
中醫拆解便秘6大類型,治療要辨證用藥,配合針灸、推拿及飲食,恢復腸道功能
大回南天,無阻我們打邊爐的興致,一於約腳,大夥兒邊食、邊飲、邊傾,飯聚分子又再聚首一堂。
席間,見Amy悶悶不樂,不是味兒,與平日的活潑開朗,大吃大喝性格截然不同,出於關心問道:「Amy怎麼啦,有甚麼事發生嗎?」
Amy嘆口氣說:「便秘,好煩惱,已經5天沒有排出大便,肚子谷谷脹脹,不單影響胃口,還影響情緒,就連皮膚都開始長出暗瘡,不過難得大家聚首一堂,所以都出來跟大家見見面。
其實從你中醫角度如何看便秘?有甚麼原因導致這個問題呢?我記得很久以前也試過便秘,不過3至4日後都能排出粒粒狀糞便,今次已經5天,肚子絲毫沒有反應,我也不知怎麼辦!」
我答:「從中醫角度來看,便秘被視為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的表現,尤其與脾胃、大腸、肺、腎等臟腑密切相關。以下是中醫對便秘的成因、分型及治療方法的系統解析。
一、便秘的主要成因
1. 內因
- 飲食失調:嗜食辛辣、油膩,或飲水不足,導致腸燥。
- 情志不暢:壓力大、肝氣鬱結,影響大腸傳導功能(氣機不暢)。
- 體質虛弱:氣虛(推動無力)、血虛陰虛(腸道失潤)、陽虛(寒凝腸道)。
2. 外因
- 寒邪侵襲(冷秘)、熱病傷津(熱秘)。
二、常見分型與辨證要點(證型、核心病機、典型症狀)
熱秘:腸道積熱,津液耗傷 。
大便乾硬、口臭、腹脹痛、面紅身熱,舌紅苔黃燥。
氣秘:肝鬱氣滯,腸道不通 。
排便不暢、腹脹連脅、情緒波動加重,舌淡紅苔薄白。
氣虛秘:脾肺氣虛,推動無力 。
大便不硬但難排出、乏力、氣短汗出,舌淡苔白。
血虛秘:血虛津少,腸道失養 。
大便乾結、面色蒼白、頭暈心悸,舌淡苔少。
陰虛秘:陰液不足,腸燥失潤。
大便如羊糞、形瘦、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
冷秘:陽虛寒凝,腸道滯澀。
大便艱澀、腹冷痛、四肢不溫、畏寒,舌淡苔白潤。
三、中醫治療方法
1. 中藥調理(需辨證用藥)
- 熱秘:瀉熱通便 ➔ 麻子仁丸(大黃、麻子仁)。
- 氣秘:行氣導滯 ➔ 六磨湯(木香、枳實)。
- 氣虛秘:補氣潤腸 ➔ 黃芪湯(黃芪、火麻仁)。
- 血虛秘:養血潤燥 ➔ 潤腸丸(當歸、生地)。
- 陰虛秘:滋陰增液 ➔ 增液湯(玄參、麥冬)。
- 冷秘:溫陽通便 ➔ 濟川煎(肉蓯蓉、當歸)。
所有內服中藥都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
2. 外治法
- 針灸:天樞、大腸俞、支溝(通便要穴),虛證加:足三里、氣海,佐以艾灸;實證加:合谷、曲池。
- 推拿:順時針摩腹(繞肚臍按摩5-10分鐘),按壓天樞、足三里。」
Amy續問:「見你們吃得那麼高興,有便秘問題的人士,平時可以多吃甚麼以作改善?生活上又有甚麼要注意呢?」
我答:「 飲食與生活調攝。
- 熱秘:多吃梨、冬瓜、蜂蜜;忌燒烤、辣椒。
- 氣秘:飲陳皮玫瑰花茶,吃白蘿蔔、柑橘。
- 虛秘:黑芝麻糊、山藥粥、紅棗湯補益氣血。
- 冷秘:生薑紅糖水、羊肉湯溫陽驅寒。
- 通用建議:晨起空腹喝溫水,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關鍵注意事項。
1. 避免長期濫用瀉藥:如大黃、番瀉葉等,可能損傷脾胃,導致「愈瀉愈虛」。
2. 老年便秘:多屬氣虛或陰虛,宜緩補潤腸,慎用寒涼瀉下藥。
3. 警惕器質性病變:若伴隨體重下降、便血、腹痛加劇,需及時就醫檢查。
簡易自我調理法。
1. 揉腹通便法:每日睡前平躺,以掌心繞臍順時針揉腹100圈。
2. 茶飲方:
- 氣秘:陳皮3克 + 決明子5克,沸水沖泡。
- 陰虛秘:麥冬10克 + 蜂蜜1匙,代茶飲。
建議服用前先諮詢註冊中醫。
中醫治便秘不僅針對症狀,更注重調整體質,恢復腸道自身功能。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避免盲目用方。」
Amy說:「明白了,知道有救馬上心情好轉,可以放心跟大家一起大擦火鍋了!」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