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Text: Jean、編輯:CarolPhoto: 部分受訪者提供、iStock
【Ben哥專訪】講股三十載「生厭」勇退,鄺民彬再修佛學「光復心智」
最大教訓:「不信金融風暴」
要做到不受貪、嗔、癡束縛,當中要經過許多歷練。Ben哥親歷1997亞洲金融危機、2008全球金融海嘯、2018港股高低上落九千點,談及市場彷如「十年一覺揚州夢」。他在接受專訪時慨嘆,自己學會的最大教訓就是「不信金融風暴」。
97亞洲金融危機時,受過「創傷」的Ben哥娓娓道來往事,笑稱當年有媒體為博眼球曾以「一鋪清袋」形容他,儘管實際損失並非「大得太緊要」。他說,當市場調整10%、20%時仍以「正常調整」安慰自己、「不相信是Crisis,做不到止蝕」,正正是當年的最大教訓。
自稱「是好的分析員,卻不是好的投資者」的Ben哥,直認未能做到知行合一,更曾經當局者迷;正如很多投資者對調整無耐性、生怕錯過機會,以致往往在危機中過早入市。30年見盡市場大起大落,他指自己現時的警惕性已強很多。目前個人資產組合的股票佔比只餘一成,而現金佔比達五六成,其餘是持有債券等工具。他坦言,正耐心等待機會,但「不一定要買的」。
(圖片:iStock)
愈追求愈難達到,投資應「悶聲發大財」
「資產市場的調整必然會出現,只是現在暫時沒有觸發點」。他認為,2008年至今,量寬加低息催谷起驚人的債務泡沫,當減息效應愈見遞減,而科技等技術升級不足以明顯推高生產力,中國未來GDP年增4%-5%將屬合理,而全球衰退料將發生,「調整未必來得很急,但卻是消耗性的。」
對於坊間「買收息股避險、養老」的觀點,他以「遊船河,看冰山」作比,指當船上的人為觀賞冰山都湧去船的一側時,實際是相當危險;又以市場盛傳騰訊(00700)「有買貴、無買錯」作比,強調太擁擠的地方不應去,因可能有危險。
他指,「更大的回報」意味着「更大的風險」,以佛家的眼光看,愈追求就愈難達到。他認為投資應是輕鬆和「悶聲發大財」,刻意炒某隻股某類股,最終結果可能不但是發不了大財,甚或適得其反。
歸邊令視野收窄,走向極端
而6月至今的「反修例」風暴,令香港社會陷入前所未有的撕裂,亦令素來安居樂業的港人在這個特別之夏切身體會何謂「民怨沸騰」,而失望、憂心、憤怒者大有人在。對此Ben哥以佛家之道寄語港人「The only way out is IN」—返回自己的本心就是出路。
(圖片:iStock)
對於今次政治風暴,他直指原因有二,一是香港深層次矛盾嚴重,而政府一直未把握機會(如2014年「佔中」後)妥善處理結果,如同地震震源不斷集聚能量終再爆發;二是地緣政治複雜,香港夾於中美之間,必然受到衝擊。
他認為,如同炒股歸邊就會「炒燶」,觀察眼下的香港政局也不應歸邊,須知光譜中除了藍和黃,還有很多不同色彩,歸邊只會令個人視野收窄,並不斷重複、強化某一想法,最終的後果就是人愈來愈極端。
Ben哥表示,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看世間外物,實則還有一隻「眼」可以看見自己,這隻「眼」就是自己的本心。「The only way out is IN,當自己綁住自己時,要學會解鎖,釋放自己。」
他解釋,若以佛學眼光看,香港現時的現象正是緣起性空的性質,當有些因素發生變化時,現象本身也會變化。因此,要相信因緣,相信凡事都有過程,不要把精神太過集中短期內無法改變的事。同時,也要學會抽離,如同一杯混有砂石的水,愈攪拌愈混濁,但如果由它靜止沉澱一會,砂石就會沉於水底,而水也自然變回清澈。
(圖片:iStock)
改變習性,觀呼吸學正念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抽離?他指可嘗試借助冥想「閉眼做個觀察家」,為觀察找到一個落腳點來「所緣」;例如將「所緣」放於自己的呼吸道,即「觀呼吸」。他解釋,呼吸是最容易觀察的,出出入入、一呼一吸之間,作用就如一隻大船泊於碼頭「定」下來,當思緒/念頭升起即放低,再升起再放低,以令自己學會從意念上放下。
他說,人生而有習性,修行就是改變習性,久而久之,就能重新體驗人的「正念」能力;由「覺」至「察」,即由最初對外間條件式的反應(reaction),轉變至思量後的回應(response)。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提醒,正念練習雖然沒有時間長短限制,但不宜間斷。如同煲水,水溫需上升至100度時才翻滾沸騰,但倘若每次升到幾十度時就熄火,水就永遠都煲不滾了。此外,若能將每次習得的心念,如熱水放暖杯中一樣善加保存,下一次煲將更容易、更快升溫達至100度。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