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楓:聚焦產業政策,落實預算案願景
早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了本屆任期第三份《財政預算案》。面對連續數年的財政赤字壓力,以及土地市場的疲弱態勢,司長以「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作為本次預算案的基調。
產業政策成為預算案對香港未來走出「赤字區」的主要手段。(Shutterstock)
「開源節流」是預算案的重點,特區政府將在支出方面作出許多結構性措施,其中包括公務員及公職人員凍薪,同時也通過一些舉措,在目前經濟情況下增加政府收入。具體措施包括回撥種子基金,以及調整部分罰款等。
在此基礎上,產業政策成為預算案對香港未來走出「赤字區」的主要手段。預算案緊密圍繞強化香港「三個中心、一個高地」的定位,並繼續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加急加快推動香港創科產業落地,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立法會的答問環節,司長專門回應有關增加賣地收入回應香港政府面臨巨額財政赤字,司長稱不希望特區政府過度依依賴賣地收入,而是通過從利得稅、薪俸稅等渠道增加收入。特別是賣地收入過去一直是特區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但這也導致香港的土地供應不足、房價飊升、市民生活壓力大。由此可見,即使面對眼下困難,特區政府銳意革新的決心,在維持樓價穩定的基礎上,通過培育發展新產業來帶動香港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發展匯集各行各業各階層市民。
閱讀產業政策相關內容後,筆者認為,雖然有關政策有清晰的願景和方向,也因時制宜,引入很多新的產業概念,但在如此緊迫的經濟環境下,這些政策需要更多具體的舉措、組織架構以及制度改革三個方面入手,制訂明確的可執行戰略。以創新科技政策為例,政策分為三類:資助性補貼面向大學及科研機構為主,設立專項研究院,以及企業補貼加上初創企業補貼。以「香港微電子研發院」為例,其實第三代半導體已經是一個在發展的相對成熟的工業產業了,從芯片設計製造、集成、封裝以及應用設備製造都有相當多企業。產學研合作在內地和國際上已經逐步形成頭部集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到現在市場上賣的小型充電插頭以及充電器都已經應用了GaN芯片作為功率器件。現在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並且撥款30億,從產業發展趨勢、香港所長、時間效率以及實際投入幾個方面,都不能說是行之有效的戰略佈局。
最新的AI熱潮Deepseek憑空出世,也使AI產業發展成為各個先進經濟體的發展熱點。AI也是本次預算案重點發展領域。其實除了模型以外,在全球最主要的AI Hub,如北京,大量的工程師在從事的是標註師。業內有個名稱叫做AI供養師。AI的進化是由少數頂尖的算法專家、海量的算力芯片以及海量的數據標註員三者共同驅動的。Deepseek被讚賞最多的是其輸出「文筆好」 「情感真」,背後是團隊給模型「投餵」了大量人文社科數據,以及高水平的標註數據,激發模型的想象力。在Boss招聘網上,Deepseek有一個崗位叫「AGI數據百曉生」。隨著模型的進化,標註師的專業能力和學歷日益看漲。如Google的Gemini系列模型更擅長編程,其背後有大量的數學工程師給其「上奧數課」,編寫原創性數學題,並評估模型的解題思路與準確性。2020年,國家就把標註師列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2021《人工智能訓練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版》發布。北京一位標註師的時薪平均160元人民幣,高級標註師能到360元時薪以上。
而我們今年的預算案,提到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投入服務,然後撥款30億給與大學和研發機構運用。這個發展模式以及投入重點,是否與業界競爭的中心舞台相距有些遙遠?
AI是本次預算案重點發展領域之一(Shutterstock)
曾經有一位國王,為了推動國家改革,以一個陸軍下士的身份隨團出訪西歐各國。他1697年到達普魯士,為了解普魯士最先進的火炮技術,師從普魯士陸軍中校斯坦福德,開始學習火炮的使用。經過一個星期的認真學習,最終掌握了火炮的使用,在最後的實彈射擊中,每一發炮彈都精確命中目標。其後,他抵達阿姆斯特丹,為了學習荷蘭造船技術,加入了荷蘭東印度造船廠,成為一名木工。3個月後,由他帶領的留學生獨立建造的一艘木制護衛艦「彼得帕維爾號」完工……這位國王就是其後成功推動俄羅斯重大改革的彼得大帝。只有經過刻苦專研,不恥下問,實事求是地學習,了解清楚一個產業和國際發展的潮流,改革和發展的措施方可擲地有聲,破浪前行!
新民黨東區區議員 盧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