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迷失 股市升得 歐股迴光返照定愈升愈有?
歐洲經濟自歐債危機後千瘡百孔,但經濟差不代表股市無運行,今年來歐股漲幅已逾兩成,回報堪比中美股市。再者,歐股估值較美股及新興市場股票便宜,只要選股得宜,也是分散投資選擇之一。
為挽救疲弱經濟,歐央行自2015年起採取負利率政策,現時基準利率減至負0.4厘,但歐元區經濟依舊無起色,受累中美貿易戰因素,歐盟龍頭德國離衰退只是一步之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歐元區明年經濟增長只得1.4%,比4月時的預測低了0.1個百分點。陰霾滿布下,MSCI歐洲指數今年仍錄得20%升幅,與標指24%的回報相若。
(iStock)
歐洲股市更有望成為10年來回報最佳的一年,今年來有2萬億美元流入歐股,可是有不少投資者錯失了今年於歐股「搵大錢」的機會。展望明年,雖有不少的利好因素,包括脫歐有望成真、德國上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反彈至5個月高位等,但仍未能說服投資者重投歐股的懷抱,究竟歐洲這股升市屬迴光返照,還是強勢持續呢?
關鍵一︰德國財政政策成助力
施羅德基金經理James Sym坦言,現時歐股已升至關鍵水平,並相信未來各國的財政政策能推動股市持續向上。
施羅德James Sym
他說很多人擔心歐股升幅過多,風險正在上升,同時歐洲經濟增長放緩,惟央行的量寬子彈亦相當有限,「歐盟過去10年最大問題是將刺激經濟的責任,全丟在央行身上,但央行利率減至負值,已再無板斧刺激經濟。」
但他認為未來為經濟助力不再是量寬政策,「擔大旗」的正是財政政策。誠然,不少歐盟國家也有祭出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部分南歐國家如意大利,更不斷加大赤字,予人「洗腳唔抹腳」之感,但偏偏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卻因為歷史因素,對財政赤字非常反感,因此一直未有動用財政政策這張王牌來刺激經濟。
「過往財政平衡仍可保德國經濟有不錯的增長,但去年起經濟放緩,飽受最大衝擊的正是德國,而執政黨基民盟(CDU)在國內控制力不再是十拿九穩,令政治上較容易有空間,爭取加大財政開支,財政政策對支撐股市作用非常大。」
但他提醒,財政政策所利好的股份與以往不同,這從他管理的基金中可窺一二。
現時他管理的歐股基金︰Schroders European Alpha Income Fund。資產管理規模8.4億英鎊(約86億港元),該基金近年已逐步轉為投資周期股,現時三類正重倉的股票為金融股、工業股和商品股,當中石油股佔持倉比重更超過一成。
「這些持倉也挺富爭議性,其他基金經理也減持這些行業的股票,但我認為未來在財政政策刺激下,通脹和經濟也會復甦,將利好這些周期股。」
實戰攻略1︰港人買賣歐股
本地銀行暫時沒有買賣歐股服務,故對歐洲股有興趣的投資者,可選擇在有提供歐股交易的劵商中開戶,惟一般而言,買賣歐股所收取的佣金會高於買賣港股、美股,如凱基證券,該行幾乎可買賣全球股票,但買賣歐股的佣金則為每單交易之交易金額的0.5%,最低消費為150美元。
盈透證劵買歐股最平
一眾劵商中,以盈透證劵(Interactive Brokers)的交易成本最低。它們設有階梯式和固定式兩種收費模式,當中以階梯式收費模式最適合散戶︰每月交易金額少於5,000萬歐元的散戶,只需付0.05%佣金,最低收費為1.7美元,最高收費則是39美元。但正如其他交易平台,除了交易佣金收費外,投資者每月也要付10美元的帳戶維護費,除非戶口內有逾10萬美元的淨資產,或月內已繳付10美元佣金。
James Sym焦點股份:
國家︰西班牙
行業︰汽車組件
今年股價變幅︰-15.57%
簡述︰Sym指,大部分人以為汽車車身是由中國製造,但其實多數是外判給歐洲的工廠製造,而Gestamp正是其中一個供應商。製作車身的技術含量很高,且它們也有獨門的技術,令汽車更輕型、強韌,並非單靠低勞動成本的亞洲工廠能輕易取而代之。
國家︰比利時
行業︰銀行
今年股價變幅︰16.65%
簡述︰德、意、英的銀行業過於分散,同業競爭過大,故Sym一般也不會考慮。但歐股市場也不乏沒有高回報率的銀行,如比利時的KBC,由於其分行網絡集中,銀行的股東回報率(ROE)高達16%,回報率是一般意大利銀行的四倍,難怪今年股價升近兩成。
國家︰法國
行業︰保險
今年股價變幅︰30.63%
簡述︰AXA的業務比重較大的是人壽業務,近年也發展非人壽業務。Sym指,按預測,低息環境下,公司盈利增長理應只有3%,在加息環境下才有7%的增長,但過去兩年,在負利息的環境下,公司盈利增長反有7%,加上金融股不受市場青睞,其估值不算昂貴,股息率甚至達6厘。
國家︰西班牙
行業︰保險
今年股價變幅︰-2.25%
簡述︰Catalan insurance group從事信貸保險業務。所謂的信貸保險,是指兩家公司交易,甲公司願意給乙公司90日還款日,甲公司為免90日後收不到錢,便會向保險公司投保,倘若乙公司未能還款,信貸保險公司便要向甲公司賠償。放諸全球,這類型保險公司的數量不多,且仍有很多企業沒有購買信貸保險的習慣,不乏增長空間,盈利增長達雙位數。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