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新股危機(四): 保薦人名牌效應 未必信得過
新股良莠不齊,如前篇所述新股上市難免會為業績「化妝」,因此亮麗的業績報表其實不一定靠得住。而保薦人有責任對業務資料、財務狀況和風險因素等作分析及審查,因此有投資者便想到參考新股的保薦人來挑選投資目標。然而,有著名保薦人撐場,不代表該新股就是「好股」,切記小心「名牌效應」變「名牌陷阱」。
有著名保薦人撐場,不代表新股就是「好股」 (資料圖片)
保薦人須盡職審查 未履行可紀律處分
一般公司會趁市好上市,以便取得更高估值,加上市好之時投行、股評人多跟紅頂白,只要報告點出高估值合理,唱好未來料有高增長,配會不同認購新股之優惠,已可吸引不少散戶認購,達到融資目的。
新股保薦人的盡職審查中包括確保負責之上市公司財務資料無誤。如果保薦人未有履行盡職審查的職責,證監會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對保薦人作出紀律處分。由於新股質素近年參差,證監明言要嚴打馬虎保薦人,去年10月引入一系列新的監管措施,輕則罰款釘牌、被公開點名;重則保薦人或需為失實上市文件負上刑責。
近月市況佳,新股排長龍等上市,保薦人不愁生意,此情況之下,他們為免負上刑責當然一定會確保企業符合上市規則,及財務資料無誤。但再進一步,花心力研究並鋪陳每間公司的業務資料、財務狀況和風險因素,則未必個個保薦人會做。
而過去兩年,整體參與新股發行次數最多的十大新股保薦人中,不乏熟悉的名字(見表),中銀國際亞洲為參與了15次新股上市,冠絕同行,當中9隻首日上升,平均累積表現為升36%。若按所保薦的新股表現來看,國泰君安融資,除了量亦有質,任11次保薦人中有9次該股首日上揚,平均累積表現為升46%。代表作是華星控股(08237),首日勁升163%,而經手最差表現的是中集集團(02039),首日蝕11%。
表現最差新股 保薦人亦不乏名牌
過去12個月,當中累計表現最差十大新股及半新股中(見表),他們的保薦人不乏琅琅上口之名牌,如德意志、大摩、摩通、法巴、瑞銀、建銀國際等。而最近出事的諾奇(01353)就是由建銀國際任。反而,同期表現最好的十大新股(見表)卻有不少是較少人熟悉的投行作保薦人。
因此,以依靠保薦人來揀股根本難以得出有用的結論。要辨別新股質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公司經營往績,及行業前景等,亦不妨多等數月等待上市後公布之業績表現。緊記:「寧錯過也不要買錯。」
撰文: 王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