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25
圍堵中國 | FOCUS | 債息逼宮侵侵又眨眼,北京謀周邊外交破局
股市拋售、裁員恐慌、衰退警號,以及「最後一根稻草」債息飛升,終令特朗普再次「眨眼」--暫停對多個國家的對等關稅90日,並即時升對華關稅由105%至125%。侵侵欲以「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服從性測試,集結盟友圍攻中國的意圖明顯,北京如何拆招?除了重申擴大內需為長期戰略,時隔11年再召開的中央周邊工作會議,訊號不容小覷。
暫緩90天,意在孤立圍堵中國
《交易的藝術(Art of deal)》的續集,大概是《暫緩的藝術(Art of delay)》。最諷刺的是,「暫緩對等關稅90天」周一(7日)還是遭白宮迅速否認的社媒小作文,周三(9日)即獲特朗普本尊確認,引發美股狂歡。曾經諷刺前議長佩洛西炒股「勝過巴菲特」的侵侵,如今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暫緩對等關稅90天」周一(7日)還是遭白宮迅速否認的社媒小作文,周三(9日)即獲特朗普本尊確認。
拋開「造市」的謎團,特朗普從對全球宣戰到認慫(讓步),固然是為熊熊燃燒的債市「後院」滅火,但正如財長貝森特同日所指,中國是唯一升級局勢的國家,最終美國或跟盟友達成協議,「然後就能以集團的形式對付中國」,直指華府眼下的策略就是殺一儆百、孤立圍堵。
「周邊是運籌外交全局首要」
或許是早已預判此意圖,雲集七大政治局常委的中央周邊會議周二(8日)起一連兩日舉行。會議罕有強調,周邊是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運籌外交全局的首要;當前中國同周邊關係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時期,同時也進入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連結的重要階段。
中央周邊會議強調,周邊是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運籌外交全局的首要。
回想上一次中央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為2013年10月,當時正值中國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隨後絲路基金、亞投行分別於2014年、2015年成立,之後的故事眾所周知。
最高層下周訪馬來西亞等三國
今次會議是否同樣意味中國下一階段周邊合作大動作的重要時點開啟?無獨有偶,最高層下周二(15日)起將國事訪問馬來西亞三天,隨後還將訪問越南、柬埔寨。何解今年首次外訪選擇大馬?
看看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最新發表的《2025年東南亞狀況調查》,有關東盟十國必須在中美之間二選一結盟的結果顯示,馬來西亞傾向選擇中國的比例高達70.8%,僅次於印尼的72.2%。大馬不單踞守馬六甲海峽,去年與中國雙邊貿易額逾2100億美元。
新加坡智庫ISEAS調查,有關東盟十國必須在中美之間二選一結盟的結果顯示,馬來西亞傾向選擇中國的比例高達70.8%。
此外,早前遭特朗普課以46%對等關稅的越南,去年與中國雙邊貿易額高逾2600億美元。至於柬埔寨,儘管去年與中國雙邊貿易額僅150億美元出頭,但中柬積極探討的扶南德佐運河設想,事關通往泰國灣的新出海口。以上種種,都指向中國加強與東南亞周邊國家戰略聯繫,共同應對美國關稅霸凌的新動向,值得密切留意。
撰文:金子安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