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3/09/2012

樓價與房屋供應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長文,解釋為甚麼土地供應不足是香港樓價長期高企的根本原因。這個簡單的答案,今天已成輿論的主流,但當時並不認同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所持的理由中,較值得討論的主要是四項:炒家才是元兇、內地客推高樓價、多供應土地對保育有負面影響,及所謂的「地產霸權」。

 


  上周五我已說過,炒家買樓時會推高樓價,我們不要忘記他們一定也會賣樓,到時樓宇供應反而增加,對樓價有遏抑作用,他們不可能是樓價幾十年來都高企的原因。至於內地的投資者,固然會推高樓宇的需求,但上世紀他們未有來港前,樓價亦早已比世界其他大城市等閒高出幾倍,所以我們頂多能說他們使樓價升溫吧了。至於保育問題,我們需要在穩定樓價與保育之間找一平衡點,將來再作詳細討論。指控「地產霸權」的人很多都不滿某些地產商的經營手法,他們若要批評這些,大可順便代我痛罵,但若說樓價高是出於「地產霸權」的壟斷,卻需面對以下一些並不支持此論點的一些事實。


地產霸權無「霸氣」


  第一,香港樓市交投量中二手樓的數量等閒六、七倍於一手樓,最大地產商的市場佔有率很難超過交投的4%,這讓他們如何壟斷?第二,地產發展佔GDP百分比,十多年前仍在雙位數字,今天早已萎縮至5%的水位,這如何能顯示出他們有甚麼「霸氣」?為求自保,地產商多有將業務多元化,但只要注意到地產公司的股價與97年間相比,很多都大有不如,便可知他們是否成功。


  對樓價高企提出不同的解釋是言論自由,但若失去正確的焦點反會貽誤戰機。土地供應顯然是關鍵問題。香港的總面積為1,108平方公里,私人住宅佔地只得25平方公里,公屋居屋16平方公里,鄉郊居所35平方公里。私人住宅用地這麼少,樓價不高才奇怪。


新加坡不斷建新住宅


  與新加地比較,這問題更突出。在1968年,根據一些經濟學家的研究,新加坡與香港的住所幾乎同樣擠迫。但新加坡每年以等於GDP 8%到10%左右的資源不斷建築新住宅;到九十年代初,其人均住宅面積已達300平方英尺,而當時香港的私人住宅,只能平均為每人提供120呎的面積。這個差距近年有無擴大?香港的建築業近年一樣在萎縮,現在只佔GDP不到4%,不及新加坡的一半,後果不問可知。


  新加坡八成以上的人口住的是近似香港居屋的組屋,那裏的樓價低會否是因為政府補貼?不對。組屋可容許以市場價格買賣,其價格是市場價格。我們可以作一簡單的思想實驗便可知供應的重要。假設港人居所的樓面平均面積突然增加100%,從而達致較接近新加坡的水平,樓價會怎樣?從前八萬五政策中,私人樓宇的總面積亦只是每年約增加不到2%,當時樓市已跌得四腳朝天,100%的後果可想而知!將來再談如何增加土地供應。


轉載自晴報http://skypost.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查看詳情

我要回應3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Wonderfuldate發表於 2012-9-4 02:33 PM
  • #4
  • I think the government housing policy neither has short term effect, nor long term effect.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ttnet發表於 2012-9-4 04:32 AM
  • #3
  • 香港的土地總面積為1,095平方公里(109,500公頃),其中175平方公里(17,500公頃)是已發展土地,佔土地總面積的16%。而其中919平方公里(91,980公頃)是未建設土地,佔土地總面積的84%。即是說香港仍然有很多地方可以發展,但為什麼不去發展呢? 其中除了少數是人為的反對原因外,最大的因素是政府希望維持高地價政策。其實只要政府肯大量增加供應,不只是推倒樓市,甚至可以壓抑需求,「梁十招」「梁二十招」「梁三十招」必定可以易如反掌地推倒樓市,但問題是應不應如此做? 推倒樓市香港會變成怎樣呢? 推倒樓市後是否可以幫市民置業? 到其時市民又會希望置業嗎? 地產霸權消失了市民就可以安居樂業嗎?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cl發表於 2012-9-3 01:06 PM
  • #2
  • 1.只以GDP數字去看地產霸權似乎太簡單,樓價以外,管理費及電費也因設計問題而令港人支出增加,另外是港人很多生活開支也免不了受高租金之苦,另整個經濟或人口收縮也會出現 GDP 減少,不一定便是少了霸氣?
    2.指出私樓佔地比例少是較合理去了解問題,另應是否再要去推想,那些地是否真是建設需求的單位予買家?是否有效運用地資源(如只用來起豪宅,住人少地佔多等)?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