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7/04/2017

干預港鐵價格機制 得不償失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上月底港鐵宣布,根據近年一直沿用的「可加可減機制」,今年應加價1.65%,但為了優惠市民,它將這1.65%的增幅一次性地乘上0.9,變成1.49%,又因為只要增減幅在1.5%以內便可不用改變票價,所以今年加幅變成零。其後港鐵主席馬時亨又提出建議,不如政府把它持有的75.4%股權賣掉一部分,減至51%,所得的資金可以用作支付減價所需。

 

港鐵在班次及票價等問題上,一直惹人抱怨,但其實相比其他地區,已算優良。(資料圖片)

 

  港鐵是關乎民生的重要企業,去年平均每天乘客多達519萬人次。十多年前,政府在構思「可加可減機制」時,我也曾提供過意見;其後也曾為港鐵做過一項研究,供其內部參考。因合約束縛,我不便討論研究的內容。我與港鐵並無利益關係,沒有港鐵股票,有的只是每周平均坐港鐵七、八次,它的票價愈低我愈愉快。

 

  但公共政策卻不應用民粹的方法制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必須看著不按既有機制票價應加而不加,無法為通脹及成本上升作出調整,最後由誰埋單。

 

改變加價先例 恐會尾大不掉

 

  所謂「可加可減機制」的計算方法並不複雜,每年票價的增減,應等於通脹率的一半,加上運輸業平均名義工資增幅的一半,再減去一個因技術或效率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率。後者可圈可點,港鐵若不投資改善效率,成本便不易下降,但若成本下降多少,票價便要下降至港鐵毫無得益,那麼港鐵也不會有誘因不斷改進,長遠而言,反而使到營運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乘客。

 

  這一次用0.9乘上應有的票價增幅,致使最後完全沒有加價,顯然是港鐵與政府的談判結果。政府考慮的是短線的政治壓力,不是港鐵票價是否合理,而政府又是大股東,按理港鐵不易抵擋政府的壓力。今次減少增幅,據港鐵表示,是一次性的,但此種干預一旦開了頭,將來便不易自動消失。政府干預港鐵定價是否好事?會否將來使到市民負擔更重?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檢視港鐵的一些現狀。

 

  有人以為港鐵定價貴絕天下,其實剛好相反。以國際標準而言,港鐵票價比大多數城市的可負擔性都要更好。到達歐美城市的,很容易會被它們的地鐵票價嚇怕。倫敦的票價數倍於香港,紐約算是較便宜的了,每程也要20港元左右(已含優惠)。亞洲及內地的一些城市比港鐵要便宜,但我們若用統一的口徑去比較,例如用同等的距離,再看看車資等於該地入息中位數的比重,我們便可發現,只有新加坡等極少數地方稍勝香港,其他地方地鐵帶來的負擔比香港更重。

 

  港鐵有一特色是可傲視全球的,在絕大多數城市,其地鐵或公共交通都要政府使用大量納稅人的錢去補貼才能營運下去,否則虧損嚴重。例如前年紐約地鐵若無政府補貼,便要虧損40.4億美元,上海則要蝕11億美元等等。倫敦因票價奇貴,地鐵倒可有5.1億美元利潤。香港是近乎奇跡,沒有政府補貼,光是鐵路的部分也有3.22億美元的利潤,若包括它的房地產收入及在外地提供服務的收益,公司利潤更達8.7億美元。

 

不需政府補貼 仍可錄得盈利

 

  服務方面,港人雖不滿港鐵偶有延誤,但若與外地相比,港鐵服務已絕對優質。紐約地鐵的治安及衞生都有問題,哪像港鐵的車站有如商場一樣?在舊金山的BART,某些線路常會停上半天也不用道歉,車廂內衞生之劣更使人望而生畏,每班車等閒相隔十餘分鐘,那有香港繁忙時兩分鐘便有一班車。

 

  價廉,不用納稅人補貼、服務優質,尚有盈利,港鐵能贏到到港訪客的眾口稱讚,有其因由。它也不是靠地產項目才賺錢,光是鐵路運輸的這部分一樣有盈利。除了它得天獨厚,可受惠於香港的高密度人口外,它員工過去在改善效率方面的努力,值得讚賞。有人曾告訴我,港鐵研發的訊號系統曾具世界領先地位,不知現在是否如此?要馬兒好便不能使馬兒不吃草,政府若強要干預,可能會破壞一個港人可感驕傲的標誌。

 

  馬時亨的提議雖不是沒有代價,但也算是一種平衡。政府要搞福利,賣掉一部分港鐵股權來支付便可,不用損害股民的利益,更不應破壞港鐵自我改進效率的誘因。

 

  票價優惠由政府付,港鐵則繼續按照商業原則辦事,是合理的妥協。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3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7-4-18 01:49 PM
  • #4
  • 工厂的订单增加,老板可以有多种选择:加班、增加库存、增加工人、增加机器、开新厂、外包,等等。具体选择何种方案,无外乎哪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最低。通常而言,工作时间这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是较低的,因为调整容易。一般来说订单增加增加,工厂的首选是加班。为什么不买新机器?因为买新机器留出一年的时间是必须的,边际上成本很高。即使不是买新机器而是从分厂搬运,半年。就算是把一台闲置用防尘罩罩着的机器重新启用,通水通电、试用、安排工人,至少也得一个月。边际上费用远高于加班,那加班当然是首选。

    不过这是通常情况,也有不通常的。如果你的工厂,工作时间的边际成本较高,那么加班是错误选择。有些工厂实行三班制,机器24小时不停,时间的边际成本接近无穷大,如何加班?只能另寻他路。钢铁厂的库存往往奇高,机器不停转,难以通过加班增加产能是重要原因。如果你的工厂碰到强大的工会势力,工人不停地要求增加工资并减少工作时间,那么时间在边际上的成本也较高,老板只能举手投降,选择其他边际成本较低的方案,比如前往亚洲开分厂。https://tieba.baidu.com/p/5076202964(转载)从美联航事件看机票超售(作者:上将马弓手)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7-4-11 12:28 PM
  • #3
  • 《80天环游世界》这部小说,中学看的时候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这次重温,感觉大不一样。里面描写的英国、美国的情况,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现在的中国嘛!英国人什么都要投资炒作一番的“性格”,跟现在的中国人不是太相似了吗?美国就更加像今天的中国了,里面描写横跨北美大陆、联通东西岸的铁路,是两家私人公司联合铺设的,一家公司建一半,当真合作无间, 当然主角光环的加持下不仅按时到达目的地,还“顺”了一位美丽姑娘回来。

    当然更像中国的是那铁路的铺设速度之快,跟今天中国高铁的“一日千里”差相仿佛,反观今天的美国,光是加州那一段高铁就搞了长达10年之久……美国人啊美国人,看看其实比你们也没早了多久之前的祖宗们创造的“美利坚速度”,怎么就沦落到现在这般“蜗牛速度”了,你们好意思吗?不过,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那句名言所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中国人不要只顾着嘲笑今天的美国与当年的美国相比是如何的不堪,更重要的是警醒这前车之鉴,不要让中国在百来年或数百年后也步今天美国的后尘。然而,看看今天中国的很多所作所为,https://tieba.baidu.com/p/5067338896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昨日的我發表於 2017-4-7 10:38 AM
  • #2
  • 今年不加,但1.49%的加幅會累計下來,與明年加幅一併加,呢個係其中一個問題。

    另外,請不要忘記香港政策是傾斜獨市的港鐵,如果單純要以商業角度去看,為何政府要將鐵路上蓋發展權給港鐵? 最初政府是以「物業補貼鐵路」為由的,但後來港鐵計票價,就將物業回報及鐵路車資分開計,咁樣叫公平?

    馬時亨的提案叫政府賣港鐵股份,按熟悉鐵路條例的田北辰(九鐵前主席)所述,如果政府只持有5成多股份,很多決策會由港鐵管理層自己去決定,若保持75%以上的話,則政府有很大權力去做決策的。這樣解釋了為何馬主席想政府沽股票吧。一來可以轉移視線,二來可以增大他們的決策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