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3/08/2011

台灣監獄創意生財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姚超文

    姚超文

    香港出生,到台灣升學後落地生根,如今在台灣居住的時間已經超過在香港生活的時間。擔任傳媒工作,長期觀察並融入當地社會,是一個應該很有資格被稱作台灣通的香港人。

    台灣熱話

    本欄每周二更新

      入監坐牢還可以賺錢?別懷疑,真的有這麼好的事。其實只要政府多一些創意,打破成規,監獄也能夠展現令人驚喜的面貌。

 

      台灣法務部最近公布,有幾個監獄的囚犯年收入,創下新高記錄,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原來台灣政府希望監獄不要成為黑道的進修班,愈服刑愈墮落,而是能夠趁此機會學習一技之長,出獄之後也能走上正途,因此訓練犯人做出各種產品,透過網路在內的各種管道銷售。例如屏東監獄的牛軋糖,因為好吃而大受歡迎。而因為獄方會提撥銷售金額的一部分給負責製造的犯人,所以有犯人的月收入可以達到三萬台幣之多。

 

      屏東監獄除了牛軋糖遠近馳名,更厲害的是鼎新牌醬油,每年可以為監獄創造2400萬台幣的收入,現在甚至打進了內地市場。

 

      台灣法務部從2003年開始推廣的政策,叫做「一監所一特色」,也就是要各地監獄根據氣候和特產等等條件,找出最適合發揮的獨特產品。像是金門監獄的鐵門外,就經常出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情景,不過跟電影劇情不同的是,一切合法,交易的是赫赫有名的監獄手工麵線。如果碰到過年這些旺季的時候,往往搶手到獄方的自己人都會買不到。

 

      原來金門因為風大,日照強烈,氣候溫度和濕度都非常適合製作麵線。而剛好有一位出自麵線世家的犯人,可以傳授製作的祕技,天時地利人和,金門監獄就此開始生產麵線。在原始的白麵線大獲成功之後,獄方又開始推出加入南瓜,紅蘿蔔,菠菜,紅麴和芋心番薯的五色麵線,非常精益求精。因為犯人時間多,連原料都強調是犯人在監獄農場中的無農藥蔬菜,搭上養生潮流,銷售狀況更是紅紅火火,現在金門監獄已經正式替麵線,設立標章和品牌了。

 

      刻板印象中,犯人揮汗在烈日下心不甘情不願的做苦工,場景換成了大哥們開開心心的做蛋捲,巧克力,鳳梨酥。因為有參與就有得分紅,大家都搶著做。台灣各地監獄目前製造超過一百種食品,行銷層面非常廣泛。而最近台中監獄還有一件犯人做的漆器,竟然以40萬台幣的高價賣出。看來將來台灣的監獄產品,將會愈來愈多樣化。

 

      其實賺錢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犯人有收入,有工作寄托,心情也會比較穩定。個人覺得台灣法務部的這個政策,還真是個令人激賞的好點子。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被欺凌 | 姜大衛兒子姜卓文分享年少經歷,長大如何走出無自信、隱藏自已的陰霾?► 即睇

我要回應5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nkwan229發表於 2011-8-24 11:19 PM
  • #6
  • 真係好有特色,香港有皇家飯,台灣有監獄麵!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T發表於 2011-8-23 11:02 PM
  • #5
  • 「成為黑道的進修班,愈服刑愈墮落」正是懲教所和更生中心最担心的問題!讀書並非所有年青人都喜歡的,讓服刑的年青人學會一種令他有滿足感的一技之長可使他們發覺從事正途工作亦能有成功感,這會令他們培養出自信和自專,再犯事的機會便會大減,這台灣經驗值得香港借鏡。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flyfish264發表於 2011-8-23 10:03 PM
  • #4
  • 有創意可生財其次,最重要係令犯人能得到重生;自己有一技之長,出囚後又能自力更生,何樂而不為呢?香港如能學習一下,除庫房可以得到一份收入之外,又可多番一批生力軍,造福社會,何樂而不為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koff發表於 2011-8-23 05:06 PM
  • #3
  • 很喜歡台灣「一監所一特色」的銷售制度, 以往在電影中看到的犯人都是終日遊手好閒, 周圍惹事生非, 懶懶散散的. 我們可以理解得到他們的苦頭, 整天在獄中被管制被監視, 做所有事情都要按規矩, 想晚一點食飯或沖涼都不可以, 沒有主見可言, 確實令人難以忍受. 但台灣的監獄很有創意, 犯人可以因應監獄環境的特色或自己的專長製造他們喜愛的物品, 如果貨品成功售出可以建立犯人的成功感及自信心, 售後得到的金錢可以作為激勵及出獄後的應急錢, 學到的技巧在出獄後對找工作都很有幫助, 而且, 犯人的精力都忙於學習技能, 生產的過程消耗盡他們的體力, 打鬥情況可以減少, 又可以清洗他們頹廢不良的形象, 真是一舉多得, 香港政府可以從中參考, 例如培訓赤柱監獄犯人沙畫技術., 或培訓石壁監獄犯人煮素食, 可能會比台灣做得更出色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ks388發表於 2011-8-23 10:17 AM
  • #2
  • 南非早已有監獄讓犯人飼養小鳥培養愛心。

    只要讓人有發掘自己的存在價值,人於自我認識中能改變自己,開始一段有意義的人生,為社會作出貢獻,他們有時只欠一個機遇及機會。

    早年美國影片便有囚犯因遇上受傷小鳥,因而自學成鳥類專家。

    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桀傲不馴的青年勞勃斯·特勞德被判終身監禁,某日有一隻生病的小鳥飛進他的牢房,在他細心呵護下竟然將小鳥醫好了。他從此在獄中發奮研究,成為國際知名的鳥類學家。期間他要對抗過分保護他的母親和粗暴的監獄長,也依舊不改其志,最後透過作家湯姆·加迪斯將他的傳奇故事流傳於世。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