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7/07/2018

年金不是存款 更不是股票

Text: 羅國森

  「65歲付100萬,每月5,800元,攞20年錢才有1,392,000元,就算將錢放銀行做定期,依家最高嗰間都2.15厘,20年複息總共收1,530,000元,重多過呢啲所謂年金!」

 

  「俾你去到90歲,攞咗1,740,000元,25年都係淨賺74萬,除番開都係年息2.9厘左右,不如買100萬的公用股,或者匯豐(00005),反而有5厘息,最重要係個本喺番度!」

 

  以上是近期政府正式推出年金計劃後,網上或WhatsApp群組傳來的評論。各位,以上的評論犯了一個很重要的錯誤,就是將蘋果和橙去比較,其實是有謬誤的。

 

  首先,大家要明白,所謂年金,當中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投資部分,另一個是保障部分。投資部分不難理解,因為以上的評論都是將年金跟投資產品比較。

 

  至於保障部分,其實就是保你太長命的風險!我們買人壽保險,是保自己萬一太短命,未完成家庭責任就過世,也有一筆保險金給予家人!

 

  年金則是反向的人壽保險,不是保你是否短命,而是保你是否太長命。甚麼意思?萬一太長命,自己預備的退休金不夠用,那怎麼辦?

 

  年金可以保證你終身支取某一個金額的退休金,而政府這次的年金是真正的終身,無論你活到100歲,或110歲,也可以繼續支取。私人保險公司推出的年金計劃,大部分都只到100歲,小部分可以去到110歲或120歲,但始終有個上限。

 

  另外,政府年金公布的每月支取金額,全數都是保證的,私人的年金,始終有部分是非保證,或浮動的。

 

  其實,政府年金的操作跟私人年金也沒有太大分別,也有機會不能支付保證的年金,只不過,萬一真的做不到,就由政府包底,所以,對年金持有人來說,也算是保證的!

 

  上述WhatsApp群組提到的定期存款,確實可以保本,但過去10年,所謂的利息,只有微不足道的0.1厘,何來2.15厘,就算現在有,也是最高一間銀行。有誰能保證你每年可以有2.15厘的存款利息?

 

  同樣地,所謂的高息股或匯豐,股息回報確實較定存高,但誰人可以保證每年的派息都有5厘?又誰人可以保證她的股價不會下跌?

 

  事實上,金融海嘯後,匯豐的股價不但跌了一大截,更曾暫停派息呢?就算所謂的公用股,當年的八號仔,同樣出現股價大跌和不派息的情況呢!無他,因為這是股票,沒有人可以保證這些股票的質素可以永久不變!

 

  因此,我們不應該以存款或股票來跟年金比較!至於政府年金的其他問題,下次再續。

 

  作者電郵:lkslo@yahoo.com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立法會年底換屆,民主思路湯家驊指,市民不滿意本屆議員只懂追捧中央言論、不熟悉所審議法例等,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10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左中右發表於 2018-7-24 06:59 PM
  • #11
  • 「保險」就是一個美麗的騙局!

    因為錢是交了給人家去投資,投機,回報再與你無關!
    一個通漲,就可以把你的每月收入,變成有等於無!
    一個「金融風暴」,基金經理就收佣金,把金錢投入「高回報」次按等「AAA」級的債券,而自己買佢投資的崩盤期權!把「穩健」的金融機構打沉!再迫使政府去救,還是用上自己的金錢,再拿少部分作你的年金收入!最後還是水瓜打狗,唔見一大節!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7-24 05:04 PM via app
  • #10
  • 我覺得買盈富收息較年金可取,盈富的運作是根據客觀情況納入或剔除成份股,風險指數極低,買入股數多年後也不會變,無息收的機會很低,最重要是持有股數不变,可隨時变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wkwong1966發表於 2018-7-23 06:42 AM
  • #9
  • 所入保險計劃的真實內涵,其實都有一個共享的因素,如年金計劃,即越多老人家參與年金計劃,便間接做了一個大資金池,作為支付年金計劃的參與者,而中介則是這計劃的執行人,他們可從這大資金池中,用作投資賺錢;亦可從部份未完作保證期的參與者,收取一筆行政費用等作為收入的一部份,當然政府應該會是年金計劃的最後保証人,因這計劃除了是有保險元素外,也有保參與者的一份安心。

    若用投資的角度,這當然不太可取;投資者要明白一個統計數字,就是在投資的人中,百分之九十是蝕錢離場的,部份甚至是輸清光的,故在65歲以上的年齡,是否適宜再走這大部份人都失敗的路呢?值得小心思考。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8-7-18 09:37 PM
  • #8
  • 问银行借100万买年金,扣除利息本金,每月还有千元,0风险,袋袋平安!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7-17 09:08 PM
  • #7
  •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41 42 50 57 63 68 54 58 63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66 73 84 81 78 93

    The above are dividend history of 2800 since 2003 where the SARS broke out in 2003 but still had dividend paid for the share holders... Figures are extracted from ET Net...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昨日的我發表於 2018-7-17 03:49 PM
  • #6
  • 年金同盈富應該唔係「有你無我」吧,唔少分析師都話,年金只係退休收入的一部分,佢地都會建議預留一筆應急錢的。就算年金每年只派7%出來,但呢7%係政府保證的,即係接近無風險,唔洗怕股災又或企業忽然唔派息所累。

    況且,筆者之前都有話過,退休後都會拿收入一部分去投資,以抗通脹,既然盈富有穩定派息,或者退休後可以選擇月供盈富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7-17 01:56 PM via app
  • #5
  • 買盈富差不多零風險,盈富唔掂等同香港經濟扑直!不要用五号八号凶人……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7-17 01:52 PM via app
  • #4
  • 盈富成立至今從未斷過派息,又可與經濟成長掛鈎,又可隨時套現应急,比年金來得有彈性,年金絕不可取……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7-17 01:45 PM via app
  • #3
  • 一百萬年息三至四厘,平均月收三千……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dad發表於 2018-7-17 01:42 PM via app
  • #2
  • 買盈富又如何?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