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3/04/2025

藝術家艾莉斯亞.夸德大館個展「彼托邦」:希望僅是依賴著「可以」和「幾乎」的概念而存在

 

  現代社會中所蘊涵的希望,可以透過美國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作品《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中,安迪和瑞德之間討論一幅海報的對話來呈現:「你有沒有曾經對一幅圖像有過一種感覺,瑞德?你幾乎可以走進其中的世界?」當人們在觀看3D電影的時候,他們最初都會伸手嘗試觸碰自己眼中所看見的物件;就在將要接觸到它的一刻,才意識到這只是一種幻象。

 

艾莉斯亞.夸德,《恐懼——融合》,2024,烤漆鐵欄、雙面鏡,尺寸可變。

大館當代美術館委約作品。展覽場景:「艾莉斯亞.夸德:彼托邦 」,大館當代美術館,香港,2025。相片鳴謝藝術家及大館當代美術館。攝影:Jimmy Ho。

 

  海市蜃樓的現象也是同樣的經歷,當人們察覺到自己認為是真實的東西並不是真實的,就會在一瞬間產生了失望的情緒。在「你幾乎可以走進其中的世界」的描述中,希望僅是依賴著「可以」和「幾乎」的概念而存在。波蘭藝術家艾莉斯亞.夸德(Alicja Kwade)於大館帶來在香港的首個美術館個展「彼托邦」(Pretopia),以九件運用了人造物件及天然材料的作品,讓觀賞者反思自身對於時間的感知。

 

艾莉斯亞.夸德,《218 天 9 小時》,2024,表演性裝置,尺寸可變。大館當代美術館委約作品,相片鳴謝藝術家及大館當代美術館。攝影:Jimmy Ho。

 

  夸德以大館F倉的歷史為靈感來源,在對稱的展廳中,創作出由時鐘、光管、時針、椅子、鏡子、鐵閘、磚頭和岩石為媒介的全新委約裝置作品。藝術家在大館的官方訪談中闡述:「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我認為這可能是人類最大的問題。我們完全意識到這一點,但卻無法逃避。想像時間是如此困難的事,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發明了這麼多工具,來使我們的生活更『實用』。」在展覽中最為矚目的是,在空間內設置的鐵欄和雙面鏡作品「恐懼——融合」;經過鏡子在不同位置的反射,讓身處於白色空間中的觀賞者,在行走的時候置身於出現與消失的幻象。青銅鑄造的椅子、逆轉的時鐘,閃爍的燈管和牆上的時鐘指針,各種對立與矛盾的狀態呈現在展廳之中。

 

艾莉斯亞.夸德,《逆流而動》,2024,時鐘、摩打,30厘米直徑,獨版。相片鳴謝藝術家及大館當代美術館。攝影:Jimmy Ho。

 

  我們需要對所有事物保持信念,追尋著各種可能存在或不存在事物,以餵養著希望的存在。現今的科技展示了所有的可能性,人們可以做到、可能做到、應該做到和必須做到的事情。它縮短了實現希望的時間,但是同時亦增加了面對失望的機會。

 

艾莉斯亞.夸德大館個展「彼托邦」

日期:即日至4月6日

時間:周二至周日(11:00—19:00)

地點:大館賽馬會藝方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

詳情:https://www.taikwun.hk/zh/programme/detail/alicja-kwade-pretopia/1530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 0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查看詳情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Artcation #個展 #展覽 #Alicja Kwade #艾莉斯亞.夸德 #大館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