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8/01/2015

《巷仔口社會學》解構台灣社會現象

  大學是捍衛民主、自由和普世價值的知識「寶」壘,學生學習明辨是非,老師教學相長。當社會處境愈複雜,問題愈糾結,社會矛盾愈深……回到「社會學」尋根溯源,或可找到一線曙光。

書名:巷仔口社會學

主編:王宏仁

出版:大家出版

 

  台灣近年的社會運動及政治運動中,出現不少大學社會學學者紛紛走到前線的現象,情況和香港相似。《巷仔口社會學》結集的34篇學者文章,解構政治、家庭、性別和階級等的台灣社會現象,由18位來自15間大學,大部份是台灣專上學府的教授學者執筆。

 

  巷仔口,即街頭巷尾構築的最基本社區,反映台灣的日常生活和社會運作。《巷仔口社會學》主編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王宏仁在書中指出,社會學「質疑既有的規範和社會秩序」,擁有社會學思維的人,「當看到個人問題,也同時看到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有宏觀的視野。

 

  他舉自己的文章《魯蛇的人》為例(魯蛇:loser,弱勢或底層階級的人),提到台中科博館禁止穿拖鞋汗衫的人進館,是階級歧視,引起熱烈討論。又如在太陽花學運中,如何介定參與的學生和群眾的特性,單純用「暴民」來定性,是否太簡單化?台灣外交人員取錄名額,對女性有所限制。社會學研究者,會分析女性是否真的因家庭,婚姻而不願出國?有沒有台灣父系家庭的結構的傳統因素等等,反映社會學不只針對個人問題,還有「分析個人背景背後的複雜社會環境因素。」

 

  第一部的「政治人生」,較多對台灣民主發展,服貿相關爭議的論述。如中山大學社會系的葉高華,寫《搖搖欲墜的台灣民主?》,從民眾的民主態度調查,分析反服貿運動背後的台灣民主本質;另一篇佛光大學鄭祖邦的《瞧!香港人!》,香港人最有共鳴:借香港「瘋」台灣的旅遊活動和現象,是對老共政治「沉默的抗議」,當中涉及的中港矛盾和香港本土論述,也帶來「華人社會自我認同的重組」。

 

  社會學也包括對女性角色的反思,第二部「性別人生」數篇文章與「母體」有關。台灣大學吳嘉苓寫《我媽是怎麼生下我的?》,由三姑六婆來助產的遠古歷史和發展,以至近代婦女團體開發生產資源。另一篇由陽明大學梁莉芳寫的《我媽生下我之後呢?》承接上篇,寫母性天性本能背後,「做媽媽」的憂鬱沮喪挫折懷疑等集體焦慮;而《我在家裡生小孩》一篇,昇華至媽媽生產中賦予的溫柔有力的「愛」。

 

  第五部「另類人生」主題有趣發人深省。台灣大學何明修的《賤人為何矯情?》借中國宮廷權力鬥爭劇集《後宮甄環傳》的著名台詞:「賤人就是矯情」,闡述「賤人」的社會角色,和兩種「矯情」的啟示。輔仁大學吳宗昇的《拯救世界,社會企業行嗎?》,探討近年火紅的社會企業,在權衡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中如何找到平衡。

 

  社會學不只是象牙塔的研究課題,當政府施政混亂,社會貧富不均,經濟失衡,矛盾加劇;大眾意識覺醒,以同理心關懷社區和別人中尋求出路。社會學不是立竿見影的良藥,但起碼提供「開大門,走大路」的方向。   

 

  延伸閱讀:巷仔口社會學部落格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