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2015
「佔中」半周年 雨傘運動的光影印記
城中一個以展示警察圖片影像為主題的展覽,因匿名滋擾電話而被逼取消。事情有點荒誕,但較見傘如見鬼的躁動恐慌,或提起「佔中」二字便噤聲,彷佛去年九月後的數月已在生命中消失,令人覺得香港真的變了天。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她的雨傘故事,那些場面影像和人際間的相親相愛對峙毆鬥片段,已成為香港人不能磨滅的回憶。因「佔中」衍生的書籍,半年間遍地開花,至今已有15本面世,見證香港的出版奇蹟──有圖文並茂的,或人物訪問為主的;或解釋民主法治理念的;或強烈「反佔中」意味的,各適其式。
今月剛出版的雨傘書籍,有著重視覺藝術的《墨・傘》雨傘人物圖集,「雨傘聯盟」編著,整合六十多位畫手在佔中期間80多幅繪畫,及張貼於各大佔領區及社交網站的中外撐傘人像畫作。另一本剛出爐的《常識革命-否想「雨傘運動」的三宗罪》,作者是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許寶強。書中圍繞耳熟能詳的佔中「三宗罪」:組識煽動、非法集結及阻差辦公,分析其文化及社會內涵,背後的政治常識和法治理念。
儘管在網絡上看過無數佔領運動的圖片、錄像和文章,翻閱雨傘運動書籍,仍喚回個人的複雜情緒……
《每一把傘》客觀呈現社會紀實
書名:每一把傘
作者:李鴻彥 等
攝影:馬丁 Martin
出版:有種文化
此書去年11月搶先出版,結合一班年青人的理想,《每一把傘》以人物和圖輯記錄回歸以來一場最大規模的本土運動。該書收錄「每一把傘」臉書專頁上逾30個人物專訪,包括演藝教育文化金融警界義工學生家庭主婦等各類人物;有社運名人何韻詩;每天不辭勞苦送糖水的「糖水婆婆」;對TVB又愛又恨的傳媒人柳俊江;佔中齊心的「父女兵」和不被警察家長了解的年青人等。他們大多是平凡人,人物圖片拍得樸素,以對談和自述表達他們的追求。
書中一個參與金鐘佔領區執勤的軍裝警察的自白,令人動容。他道出三萬多警員中部分人的心聲──差人不只是「打份工」,他們也有「使命」,更希望事情快完結,執勤後回家洗個澡、睡好覺。
攝影師Martin坦言在9.28受國際著名戰地攝影師James Nachtwey在旺角採訪的觸發,放下工作,走上前線拍攝衝突時刻的紀實照片,如「龍和道:黃與藍的邊緣」圖輯,十張照片客觀呈現陣營對峙和進退間的掙扎躍動。「佔領區的人們」也以簡短圖說來呈現眾生臉容。攝影師「以記錄看真相,不分陣營,不論態度,只求如實記錄。」
編者為保護部分受訪者,或因「安全關係」,隱去他們的真實姓名,不透露訪問日期和地點,還表明所有作者的原稿會全數銷毀,作者版稅則用作本土文化發展和推廣新聞自由。是甚麼令作者有「燒」稿的考慮?又是甚麼令他們不計個人收益,只為一個理想的承傳?
《傘托邦》佔領回憶如詩如夢
書名:傘托邦——香港雨傘運動的日與夜(Umtopia—Days and Nights of the Umbrella Movement in Hong Kong)
攝影/詩:廖偉棠
出版:水煮魚文化
和佔中、雨傘運動有關的書,單在2月已出版了7本,當中《傘托邦——香港雨傘運動的日與夜》,Umtopia一字結合雨傘和烏托邦的意思,有另一番想像。詩人、攝影師和作家廖偉棠以影像和詩篇,為雨傘運動留記錄。書中收入他鏡頭下170張芸芸眾生的照片,和他的十多首詩作。作者說,樸素的、充滿人間氣息的影像,「是未完成的運動的記錄」,也是「一首日常的頌詩」。
書中較多黑白照,圖片不附圖說,詩與影像給讀者豐富的「留白」,內容涵蓋金鐘、旺角和銅鑼灣三個佔領區的日與夜,題旨已叫人充滿浮想:《旺角的夜與霧》、《夏慤村絕食詩》、《金鐘溪山圖》、《銅鑼灣隱居圖》。
序詩《香港夜歌》最後一段:
「……
再會,香港,小香港
在半山他們早已掘好
你鑲鑽綴金的
小墳墓。你從此安眠
還是要醒來一起戰鬥?
晚安,香港,小香港」
詩作寓意深遠,是等待黎明的莫名失落,還是日暮西山反重燃鬥志?留待香港人自己探索。
其他和佔中或雨傘運動有關的著作,還有:
●《被時代選中的我們》作者:「傘下的人」 出版:白卷
●《傘聚》作者:區家麟 出版:天窗
●《傘裡傘外:民主前夕的香港故事》作者:陳奕廷 出版:水牛
●《雨傘速寫 Umbrella Sketches 》作者:方蘇 出版:Fong & Yeung Studio
●《情與義──金鐘村民的生活實踐》作者:劉細良 等 出版:上書局
●《佔中,我識條鐵》作者:邵家臻 出版:進一步
●《雨傘之殤──冷眼看佔中》作者:唐文 出版:美加
●《「佔中」透視》作者:余非 出版:三聯
●《佔中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吳康民 出版:天地
●《香港「佔中」揭秘》作者:潘天朗 出版:新民主
●《佔中運動實錄》編者:江明 戴慶生 何明新 田飛龍 鄭雷 等 出版:商務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