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7/09/2016

20世紀三大女性思想家

  過去,思想家、哲學家大都是男人世界,到了二十世紀,西方出現了三位女性,被稱為「三大女性思想家」,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她們的思想哲學,不是限於探討女性地位,而且拉闊至人類社會的種種重要議題。

 

  這三位女性思想家是:在1949年出版《第二性》的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1951年出版《極權主義的起源》和在1961年提出「平凡的邪惡」觀念的猶太裔美籍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Arendt,1906-1975),以及自1966年出版《反詮釋》以來,在小說、哲學、評論等各方面對社會都有深刻影響的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

 

  我曾經介紹過漢娜.鄂蘭的《平凡的邪惡》,現在就簡單談談西蒙‧波娃和蘇珊·桑塔格。

 

  西蒙.波娃的《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於1949年面世時,女性在社會上依然受到許多有形與無形壓迫。作者用超過七十萬字的篇幅來綜論女性,其言論猶如一顆原子彈投入西方世界,造成了極大的轟動與迴響,不僅帶起了女權運動,也為二十世紀的女權奠定了基礎,這是一部石破天驚的女權論述,梵蒂岡列為禁書,是當代女性主義的「聖經」。

 

  《第二性》中文版過去出過兩次譯自英譯本的版本,2013年台灣出版譯自原文的全譯本,共三冊。

 

  西蒙.波娃的書名叫《第二性》的意思,是指在人類社會中,女性居於次於男性的「二等」地位。

 

  自古以來,在男性掌控的世界中,女性淪為他者(the other),即「第二性」的處境。她提出「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形成的」(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意思是沒有天生的女性氣質或宿命,因為女人和所有人一樣生出來就是自由而獨立的存在,但社會卻形成女性在這世界上次等的、不得不採取的「他者」的身份。

 

  「女人並不是要證明自己是個女人,女人應該被視為完整、完全的人。」即不是「第二性」的人。

 

  波娃從女人面臨的困境,到如何誠實面對自我與處境,在深刻的自覺後勇敢地作出抉擇,重新定義自己的存在,改變處境,進而全面參與塑造過去一直由男人所塑造的世界。其中對「母職迷思」的質疑,對「生育自主權」的倡議,對「女人情愛與獨立」的細緻分析,對「女同性戀」的肯定,對「集體姊妹情誼」的呼喚,她的真知灼見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至今仍然對現代社會發揮難以言喻的啟發。

 

  《第二性》的內容廣博精深,從文學、歷史、神話、社會學、生物學和醫學多方面討論女性,沒有理論著作的枯燥晦澀,而是援引大量實例,翔實生動,縱論歷史演變中女性地位。作者邏輯清晰、批判精準,論述兼具廣度與深度。《第二性》不僅被視為西方「解放女性」的世界性宣言,而且是一部俯瞰整個女性世界的絕世經典。《第二性》帶來其後數十年西方社會女性地位的改變。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第二性》

作者:西蒙‧波娃

由 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文學 #第二性 #Inner Beauty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