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07/2018

是枝裕和的電影世界:只希望成為電影百年歷史長河裏的一顆小水滴

  五月,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康城影展獲最佳電影金棕櫚獎。是枝的《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海街女孩日記》、《比海還深》是我近年看到的最好電影中的幾部,都是平常人的日常故事,沒有激烈衝突的情節,沒有大悲大喜,沒有壞人好人,但在平凡的故事中拍出濃郁的生活味道,猶如雋永的散文,隱隱透露讓人回味的社會關懷,讓人咀嚼其中的人生道理。看後會沉吟回味,會再想看多一次。這次獲獎的《小偷家族》,有評審認為兼具優雅和深刻。

 

  康城影展是世界三大國際影展之一,其他兩個是威尼斯影展和多倫多影展。奧斯卡不是國際影展,而是美國影展,其他國家是以「最佳外語片」參展及獲獎。在康城獲大獎是國際影壇極高榮譽。是枝裕和獲康城大獎後,日本在野黨議員在國會提質詢:「安倍首相至今仍沒有向是枝導演表示過祝賀,政府是不是無意祝賀是枝導演?」文部科學大臣林芳正表示希望邀請是枝裕和到文部科學省,當面向他表達祝福。

 

  6月7日,是枝裕和在博客中作出回應,他說看到這新聞,感覺:「明明還有很多其他重要事情需要商議,卻因這種私事佔據會議時間、新聞版面和電視新聞的時間,感到心有不安。」他表示自己在康城拿獎回國後收到很多表彰的邀請,雖心存感激,但悉數回絕。

 

  由於喜歡是枝的電影,於是我讀了他前年出版、去年翻譯成中文的書《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這本書是他以發自內心的真誠,回顧他的作品如何「可以持續表現當今時代」的思考,提供了說故事以外的拍電影的心聲。

 

  獲康城大獎的是枝裕和,在婉辭到日本文部省接受表彰祝福的博客中說:

 

  當今社會正被逐漸「回收」進掌權者們的「宏大的故事」中去,在這種狀況中,作為一個電影導演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與這種不分左右的「宏大的故事」進行對抗,並持續不斷地創作出與「宏大的故事」相對的、多種多樣的「微小的故事」,這樣做會令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他說就電影而言,它與「國家利益」、「國家政策」連為一體時曾招致了不幸的災難。而如果我們認真反省的話,就會知道即便在如現在這樣的「和平時期」,我們也該與公權力保持距離,無論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他希望對他表彰之事可以就此告一段落,而對於電影的討論則務必持續進行下去。他講的與「國家利益」連為一體帶來的災難,應指二戰前及戰時的日本。和平時期,若文化活動與公權力相連,即使還沒有招致社會的災難,至少也是文化的災難。極有才華和創造力的文化人,一旦與政治權力相連結,就會使創作服從於政治,再難創作出獨特和深刻的東西。伴隨文化災難的,也必然是社會災難。

 

  婉謝政府、掌權者的表彰,是一個文化人的操守。知識分子不僅應該與公權力保持距離,而且任何時候對掌權者都應該採取置疑的態度,因為致力於創建所謂「宏大的故事」的握有權力的人,都難以避免權力的傲慢與腐化。文化工作者應站在平凡人、弱者的位置,創作「微小的故事」去抗衡「宏大的故事」對平凡人、對弱者的漠視。是枝裕和婉拒政權的表彰和說出這段話,已表現出他是一個真正有內涵的藝術家。

 

  1962年出生的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是日本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是枝裕和原本夢想成為小說家。1978年從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後,加入TV Man Union公司從事電視紀錄片拍攝工作,早期拍攝的紀錄片多關注社會議題,充滿人文主義色彩。他拍記錄片有:日本第一個公開現身的愛滋病患、因醫療失誤導致無法擁有任何新記憶的人、福利政策削減導致兩名戰爭遺孤相繼自殺……,表現出他對社會正義的執著。

 

  1995年是枝裕和首次執導改編自宮本輝小說的電影作品《幻之光》。這部探討女性如何從生離死別陰影中重生的故事,獲得第52屆威尼斯國際影展金奧薩拉獎,也開啟了是枝裕和劇情片的創作之途。1998年他拍第二部劇情片《下一站,天國!》探討人死後若能選擇,哪一段生前記憶值得帶入永生,獲得世界各國很高評價。2001年的《這麼……遠,那麼近》以沙林毒氣事件為主幹。2004年以東京兒童遺棄事件取材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直探生死、記憶等幽深的議題。2008年拍攝《橫山家之味》,是枝裕和將拍片焦點轉換到日常生活。紀念母親、反映自身經驗的家庭倫理劇《橫山家之味》,透露出死去的人並沒有真正離開。自2009年到2016年,是枝裕和來到創作生涯的高峰期,七年之中拍了五部長片及一部日劇,獨特風格讓他成為日本電影的標竿人物。

 

  2013年的《誰調換了我的父親》,2015年的《海街女孩日記》,2016年的《比海還深》,形成了他以平常生活的「微小故事」,以家庭間的親屬關係,去隱隱透露出讓人深思的社會關懷,形成是枝裕和風格。

 

  「電影並非從自己的內在產生,而是經由和世界的相遇所誕生的。」是枝裕和在他的書《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中這樣形容他的電影創作。已拍電影近三十年,敏銳而纖細的是枝裕和,決定以文字向讀者娓娓道出這些歲月以來拍電影的所思所想。

 

  他透過自己的作品探討現在的電影創作,進行一場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探索。除了分享每一部作品的創作起源、理念,也描述了作品拍攝時遇到的、讓他產生感觸的人事物:如何在拍攝《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選中14歲的演員柳樂優彌,並使他成為最年輕的康城影帝?韓國女星裴斗娜是被誰說動接演他的《援膠女郎》?為甚麼非阿部寬、樹木希林不可?在《比海還深》中,描繪那些長大後無法成為小時候想成為理想模樣的大人們,一直徘徊遊走在現實與夢想的掙扎邊緣,難以靠近幸福生活的困頓。這部片子有許多是枝裕和童年對父親隱藏的情感。

 

  這本書也寫了他遊走世界各大影展的觀察、對紀錄片的定義、電視帶給他的養分、如父親般崇敬的製作人、給未來拍片人的建議,甚至暢談如何籌措資金、票房分帳方法,和選擇用底片還是用數碼等等。這本花了八年時間構想,以文字、手稿、劇照組合而成的類自傳,不只是是枝裕和近三十年的創作全紀錄,也是日本電影史上重要的一頁。已躍升為國際級導演的他卻謙卑地說:「我拍電影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甚麼,也沒有能力改變。我只是希望成為電影百年歷史長河裏的一顆小水滴。」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作者:是枝裕和

由 臉譜文化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小偷家族 #比海還深 #海街女孩日記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導演 #幻之光 #援膠女郎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電影 #Movie & Drama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