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18/02/2020

奧斯卡光景只能叫香港業界眼紅?服裝造型師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事

  幾天前Jacqueline Durran緩緩踏上奧斯卡頒獎台,憑著《Little Women》拿下 《Best Costume Design》獎項,相信香港業界服裝造型師看在眼裏,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因為與此同時,我們正渡過歷史性難關。曾擔任電影服裝/道具工作的筆者,上月開始聽聞所有港產、合拍片都因肺炎全面停工,籌備中的計劃又擱置,基本上身邊造型師朋友都面臨「手停口停」的困境,有兼任廣告或藝員服裝的算有一息尚存,但隨著各大宣傳活動取消,預料僅餘的工作亦快要告吹。 近日得知大量電影人、造型師決定轉行,交托朋友介紹工作聯系時談到履歷經驗,原來不少人是十來歲入行便拼搏至今,青春時間全為理想奉獻(在香港混電影肯定不是求發達吧),但拍港產片原來是天大的賭注,既無財富,亦無光環,到中年跳槽找卻發現比一般人更難轉行,到底是否全歸咎於病毒禍害?其實圍中一直有不為外人道的問題,純粹無人願意正視,或是自身難保唯有隻眼開隻眼閉罷了。

 

 

  首先,香港會每年開戲的電影公司大概只有三間,那三位老闆基本上就是全行的老闆,不難發現台前幕後都常用自己人、慣用班底,新手入行要「埋堆」沒甚麼大不了,加上產量稀少,有作開已算皇恩浩蕩,小圈子是理所當然,但問題是不知何來一個「層壓式」文化,服裝師仿如食物鏈底層被欺壓,筆者有目睹過年輕新手全程被其他「前輩」冷嘲熱諷,完全難以理解,入行時渴望成為下一個張叔平,或是對大製作發揮空間的憧憬…統統都被生活迫人拋諸腦後。另外,找服裝師開工頭兩句對白肯定提到「budget好tight」,助手也請不到幾個,很多時要輪更一腳踢,所以最好懂駕車(大前題要有車),開早戲的話凌晨五點將所有服裝送到拍攝地點都無問題,不時連踩18至20個鐘亦要撐住。筆者最高記錄是開23個鐘一工,因為拍廣告要節省成本(過24小時便多計一天場租、人工),所以老闆每天都巧妙地拍足23小時。

 

 

  去到重點環節——借衫,理論上是造型師的特異功能,從來無白紙黑字的遊戲規則,時裝學院亦未教到一個標準流程。完全講求自己的人脈、跟品牌及設計師的交情下,要借靚衫很多時候需打友情牌,或是禮尚往來(credits、social posts),還要來回跟製作高層交代,好多計算。能用錢解決的簡單服飾又怎樣?當然也要經過一輪格價工作,不斷比較貨源來控制成本。但個人認為,拍攝完畢後面對一大堆棄置衣物,苦惱怎樣處理倉存才是真正的pain in the ass…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Brand Story #Fashion News
More on Fashion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