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7/07/2015

香港時裝媒體何去何從?

  早前壹傳媒地震,《忽然一周》和時裝雜誌《ONE》被消失,行內從業員都憂心忡忡,人人自危,大家對本地紙媒以至整個媒體發展前景,都不表樂觀。話口未完,執筆之日又看到本地雜誌《Fashion & Beauty》宣佈停刊的報導。裁員和結業潮,一浪接一浪,據聞南華傳媒的《Jessica Code》都岌岌可危。不過我已經看慣了,沒感覺,因為類似的情況以前亦時有發生,但永遠都一雞死一雞嗚,總會有自信心爆滿的生意人誓要涉獵這行業,以為可以開天闢地。商人于品海便是其中之一,他斥資創辦的新雜誌快將面世。在現時香港這個環境氣候,是時勢造英雄,抑或會被時勢去勢,時間會證明一切。

隨壹周刊出售的《ONE》於2011年創辦,行到今日,亦將曲終人散。

本地另一時裝美容雜誌《Fashion & Beauty》亦剛剛宣佈停刊。

曾經叱吒一時的本地時裝雜誌《Amoeba》,於02年宣佈停刊,當年《cheeze》和《Amy》等時裝雜誌亦已經消失於人間。

  要知道,在香港做報紙雜誌從來都是一門最燒錢的生意,而且本地報紙和雜誌從不是靠銷量來糊口,生計全部來自廣告收入。如果只靠銷量,恐怕香港所有報紙雜誌都會結業,行外人未必知道,其實我們整個行業都非常不健康,我不指名道姓,隨便舉例一本女性月刊雜誌,每期「實際」賣出都不會多過三千本,這個收入,養活五個全職員工都不成。而廣告,則來自各大時裝品牌或企業貢獻,時裝雜誌,主要貢獻者都是時裝、美容和鐘錶珠寶品牌。但每當零售市道變差,各大品牌都會盡量收緊在本地媒體的廣告支出,加上本地媒體數量眾多,僧多粥少下,廣告收入必然大減。但有廣告收入又如何,創辦養德堂出版集團的施養德,曾經這樣說:「30年前一版廣告是1萬元,30年後一版廣告連1萬都沒有,報業這盤生意根本做不到了。」當年他的養德堂雄霸報界,便出版過數十本雜誌,好不風光,但到最後何嘗不是塵歸塵,土歸土。

美國時裝雜誌《Lucky》都曾經有過輝煌日子,但15年後都不敵市場而被淘汰。

  隨著時代轉變,近年很多報業都積極拓展網絡平台,為前途尋找出路,希望藉著品牌把廣告預算投放在網絡平台的機會,在這裡分一杯羹,但事實上成功例子又有幾多?香港市場實在太小,容量始終有限。就算是龐大的美國市場,一本雜誌每期閒閒地有幾十萬銷量,美國《Vogue》甚至過百萬冊銷量,但仍然有雜誌做不住而結業,全球最大報業集團Condé Nast 旗下的時裝雜誌《Lucky》,於上個月便宣佈停刊,只保留前年才成立的e-commerce網站。同樣是Condé Nast 旗下,深受時裝人愛戴的時尚網站style.com,亦將會改革成e-commerce網站。這意味著,全球的紙媒和電子媒體,都會陸續受到外圍環境因素影響而被淘汰,或需要改革圖存。香港的時裝媒體,仍為數不少,留下來的,有人依然可以大魚大肉,夜夜笙歌,但日後將會面對怎樣衝擊,沒有人會知。但我知道,我是時候要動身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More on Fashion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