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8/03/2016

雌雄同體──The Danish Girl

  上星期終於到戲院看期待已久的 “The Danish Girl”,改編自美國作家 David Ebershoff 撰寫的真人傳記同名小說,1920年代 一對哥本哈根畫家夫婦,歷史上首位變性人的故事、加上金像大導Tom Hooper以及影帝Eddie Redmayne,光看Trailer已讓人心癢難當,這個故事及陣容是不可能錯過的。

  故事講述1926 年,哥本哈根的一名風景畫家 Einar Wegener,與同為畫家的 Gerda 結為夫婦。因一次模特兒失約,Gerda 說服丈夫 Einar 穿上女裝,並擔任臨摹模特兒。無意中釋放出 Einar 埋在內心深處的女性傾向靈魂── Lili。

 

  「我無法否認,我享受穿上女裝的自己,我喜歡那種質感。」

  當Einar套上絲襪那一刻,它是很女性化又很感性的符號訊號,莉莉這個女性人格首次映入觀眾眼簾, 喚醒了Einar壓抑已久的渴望,慢慢意識到真實的自己,開始看到女性靈魂誕生於男性身體上的某些特徵。1920年代,法國設計師Paul Poiret、Coco Chanel和Jeanne Lanvin的時尚風格,自然地成為這部電影戲服的重要根據。夫妻倆在丹麥時都穿上顏色以藍、黑、灰為主、大量剪裁的服裝。到巴黎後,則改為穿上線條流暢柔軟的明亮服裝。戲服設計師Paco Delgado也透過裝扮的力量,描述主角的心理變化。如先為Lili戴上大膽假髮,化濃妝,展現初期掙扎與適應的矛盾,製造出「過度女性化」(Hyper-Feminization)的現象,極為誇張,是為過渡期。慢慢地,Lili漸漸適應了女裝的自己,不再戴著搶眼的紅褐色假髮,打扮姿態自然不過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

  不得不再引用一次,黎堅惠曾經說過:「高層次的男女觀,應是男 = 陽 / 陰,而女 = 陰 / 陽,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這才是人類的基本面貌,因爲人人都是由父母製造,一陰一陽,所以人人都是雌雄同體。」看完電影後,除了欣賞Einar那份勇氣,更大是感受到Gerda對他的忍耐與包容,當中幾個位置無不令人動容,愛是一切,可以跨越性別界限,只要你學會接受並放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Movie & Drama
More on Fashion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