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3/07/2015

「希望之星」之源

  稀缺和美麗成就藍寶石的價值和魅力。蓋世的「希望之星」(the Hope) 及「神像之眼」(the Idol’s Eye)的傳奇,更為藍鑽石在歷史上添加了神秘和迷人的色彩。

天然1卡拉欖尖型內部無瑕(Internal Flawless)深灰藍色(Fancy Dark Gray-Blue)鑽石。

  跟據記載,世界上絕少地區可被發掘出藍鑽石。其中最著名和最早期的礦區是 Kollur Mine,它位於印度克裡希納河(Krishna River),接近著名的戈爾康達(Golconda)古城。(可參考《鑽石中的名牌(二)》

 

  法國旅行家 Jean-Baptiste Tavernier 在 1631 至 1668 年期間,先後由歐洲出行印度共六次,印度是當時產出寶石級鑽石的重要來源。在這幾段旅程中,Tavernier 看見很多稀珍的大鑽石,並把它們購入後帶回歐洲。其中最為世人所認識的,是他於 1642 年購入 112.5 卡拉,名為 “Tavernier Blue” 的藍鑽石石胚。

英國富有的銀行家Henry Philip Hope於1830年購入「希望之星」,並以他名字命名。(圖片來源:Smithsonian Institution)

高級珠寶商Harry Winston於2009年暫將「希望之星」鑲嵌成頸錬,展示於Smithsonian Institution內,慶祝品牌50周年紀念。(圖片來源:Smithsonian Institution)

  他於 1669 年把這石胚售予法國皇帝路易十四,並將打磨成 67.12 卡拉三角形狀。但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這顆鑽石連同其他珍貴的法國皇室珠寶,在 Garde Meuble Place 中被盜去。為免被偵查出行蹤,有人把 Tavernier Blue 重新打磨兩次,最終成為 45.52 卡拉的古塾形藍鑽石。其後英國銀行家 Henry Philip Hope 於 1830 年購入這顆鑽石,並名命為「希望之星」(the Hope)。這名鑽現被收藏於首府華盛頓的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的 Harry Winston 展館內。

 

  今天,印度的鑽石礦因耗竭而鮮有產出。而南非的 Premier Mine 是現今最主要的藍鑽石礦源。除了藍鑽石外,這礦區也發掘出大顆的無色鑽石,其中最著名是於 1905 年,以 Premier Mine 主席 Thomas Cullinan 而命名的 3106 卡拉的 Cullinan 巨鑽,後期被轉贈了英皇愛德華七世。

 

  Premier Mine 自被開採以來,曾產出了九千多萬卡拉的寶石級和工業級鑽石,而其中只有少於 0.1﹪ 是藍色鑽石石胚。有些石胚經打磨後,因顏色太淡而不被評為藍色,可見寶石級的彩藍鑽是極之稀珍。

 

世界十大著名的藍鑽石列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勒索任何關係均有機會發生 如何走出情緒勒索循環?► 即睇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More on Watch & Jewelry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