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5
旗幟鮮明的中國寫實畫派
當今中國藝壇,可稱為百年不遇的百花齊放之境,透過市場力量的推動,許多畫家能夠以藝術謀生,不必為了追求理想而每每自置於貧窮線下,即便不成功,也不必成仁,這是一件好事。在藝壇大潮的驅使下,有許多藝術家都轉向觀念、前衛的方向發展,曾經主宰畫壇的寫實繪畫,在二十一世紀反倒落入邊緣化的境地,好多國內展覽甚至都不讓寫實作品進場,亦因如此,國內藝壇出現了一個非常特殊的門派——中國寫實畫派。
為甚麼說奇特?藝壇就如武林,武林門派,總是按地域劃分的,比如說武當、峨嵋、華山、青城,就是武當山、峨嵋山、華山、青城山上所成立的門派,而中國畫壇,一般也是以京城的中央美術學院、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成都的四川美術學院這般分派的;但「中國寫實畫派」不同,一下子包攬了整個中國,甚至連海外華人都可以加入,只要畫家的風格是宗於寫實主義即可,因此,派內人物未必有著相同的師承,但他們所堅持的共同理念則更為突出。
中國寫實畫派成立初時,叫做「北京寫實畫派」,是一群北京藝術家為了在一片崇尚觀念的風氣之中,重振強調基本功的寫實繪畫而成立的,那時候是2004年;後來上海的陳逸飛知道這件事,相當振奮,因為他也是寫實畫家,更是中國第一位揚名立萬的寫實畫家。陳逸飛的成功之道,在於他不但繪畫了得,行動能力亦非比尋常,他很快向艾軒等提出,「北京寫實畫派」局限了其包容性,長遠而言難以壯大,於是一年之後,畫派便更名為「中國寫實畫派」,但遺憾的是,陳逸飛在促成此事不久,便因肝病突然去世。
楊飛雲的作品,場景和人物都屬於現代,卻在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古典韻味。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千萬並非難事。
當時的重要倡議者,包括艾軒、王沂東、楊飛雲等,都是當今畫壇的中堅人物,在藝術年齡上,正是創意、經驗、體力最充沛的年紀。儘管他們與陳逸飛年紀相去不遠,但在風格上都大有不同。其中楊飛雲最學院派,這跟他多年來一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以及擔任中國油畫院院長不無關係。楊飛雲作品中的人物,最特別的並非場景或角色面貌,而是其身體語言。觀看他的作品,會發現畫中主角雖然都是現代人,但動作等各方面卻與現實不同,似乎我們並不會作他們的動作,其實那是吸收了歐洲古典主義的人物動態,是古為今用的典例。楊飛雲的作品在大陸很受歡迎,動輒能上千萬以至數千萬。
王沂東善畫新娘,人物身上的紅色棉襖是其標記,圖中的《蒙山晨霧》在2012蘇富比春拍以1186萬港元成交。
相較於學院派的楊飛雲,王沂東的創作之路更貼近大眾。王沂東八十年代已經留學美國,卻始終喜歡家鄉的風情。王沂東的作品十分好認,他筆下的紅衣媳婦已成簽名式標記。從頭到腳都是紅色,很容易走火入魔,變成一身奇怪打扮,但王沂東就成功一把拿下了寫實油畫中的紅,大俗大雅,大雅大俗,紅色是中國人喜愛的紅色,用多了很容易令作品變俗,尤其在鄉下人物身上,但王沂東的本事,就是把整個畫面都佈置得很乾淨,只有紅襖的那一片紅搶眼,所以看起來,依然出奇地素雅。王沂東九十年代已經被香港畫廊發掘出來,現在更上一層樓,更成為許多拍賣行的寵兒。
艾軒四十年來深入西藏無數次,只為表現藏人在嚴峻自然環境底下的精神面貌,圖中的《聖山》拍下了2200萬港元,成為畫家的個人紀錄。
王沂東當年赴美留學,同行的還有艾軒,彼此可說是鐵哥兒們了。艾軒的父親是大詩人艾青,弟弟則是前衛藝術家艾未未,三父子各領風騷,中國古今藝壇父子二人俱佳者多,如唐代的大小李將軍、宋代的米家父子、清代的袁江袁耀,但三人俱佳者,幾乎可稱為獨步古今。艾軒的籍貫是浙江金華,長期生活於北京,但卻畫了一輩子的西藏,這是很難得的事。
中國畫家在古代因為地理阻隔,基本上進不了西藏,古代的山水,也就與西藏絕了緣,可幸的是現在愈來愈多畫家為西藏的美麗留下紀錄,而其中艾軒則畫得最為貫徹始終,因此亦最有個人感情和風格。艾軒今年六十多歲,過去四十年來進出藏區無數次,為的就是要捕捉西藏人面對嚴酷的生存條件下的精神面貌。艾軒的作品很唯美,看著總是精雕細琢的,主角多數是惹人憐愛的小孩和少女,卻絕不膚淺,在人物的眼中,總是柔中帶剛的眼神,蘊含著藍調,卻綻射著求生求存的希望,十分動人。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