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台灣疫情何故高踞不下?
至執筆時(6月9日),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增274宗本土病例,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62例最多,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自5月中旬台灣本土疫情爆發以來,新增本土病例逾萬人,超逾300病例不幸死亡。目前疫情處於「高原期」,確診病例高踞不下,死亡病例不斷有所增加,死亡率高於全球的平均值。
台灣健康部門前任負責人邱淑媞投書媒體指出,深入檢視死亡病例資料,可看到台灣病例更可怕的三大現象:其一是死得太快;其二是死得不明不白;其三是死得太年輕。
猶記得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以來,台灣一直成功阻擋病毒入侵,2020年4月至12月連續8個月的本土感染零確診記錄也讓台灣人引以為傲。台灣蔡英文政府已在不斷宣揚自己的疫情成果,營造台灣「防疫出色,深受世界媒體關注」的形象。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更向台灣臉上貼金,聲稱:「台灣傑出的防疫成果及對他國捐贈個人防護裝備,顯示已對全球衛生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台灣現時的疫情困境,等於自摑耳光,以前的自吹自擂都是騙人的。
(iStock)
自2021年4月底、5月初以來,受到全球讚譽的台灣「防疫神話」在短短數周之間破滅,先是有華航機師諾富特酒店群聚感染事件,然後又爆發萬華茶室群聚和多個地方的衍生感染。
台灣的《聯合報》社論指出,檢視疫情在台灣擴散的軌跡,無一不是其他國家和地區早就發生過的慘痛教訓,但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卻缺乏提前部署因應的警覺。
另外,台灣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潘華生撰文指出,當局一直吹噓自己「超前部署」,但疫情大爆發後,當局唯一拿得出手的,仍是一年前防疫階段的酒精與口罩,而不是抗疫階段極需要的疫苗與緊急醫療。
台灣新冠疫情現時最為束手無策的,是疫苗的供應困窘。台灣《聯合報》社論指出,在去年疫情平穩時,當局未積極布局對外採購,卻在自產與外購與之間游移不定,喪失良機。而自產疫苗若無第三期臨床試驗,即難獲國際認證,將使台灣民眾變成疫苗的「白老鼠」。另一方面,台灣政府採購疫苗的速度遠比其他國家緩慢。台灣政府一直到多種新冠疫苗陸續受到歐美國家批准認證後才開始向廠商洽購,而頭幾批的生產量早已被其他國家預訂一空。蔡英文在回應外界批評時強調,台灣自製疫苗「高端」及「聯亞」會在今年7月底提供民眾接種,但會否已是太遲?台灣2300多萬人口卻只有數十萬劑疫苗,實在求過於供。
總括來說,台灣當局太小覷新冠病毒的威力,對防疫工作掉以輕心。據牛津大學網站「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2月中旬,台灣每千人僅進行0.57次篩檢。相較之下,同一時期的新加坡是6.21次,英國是8.68次。
其次,台灣無法取得充分疫苗,原因是當局無能、誤判與錯誤政策,初期陶醉於防疫成功,未及早下單購買足夠的疫苗,之後或因錯誤觀念、或因利益糾葛,把太多籌碼壓在自產疫苗上,可是所謂自產疫苗其實已陷入「信心危機」。如今台灣已延長了第三級防疫警戒,但可能距離「全面封城」的第四級警戒已為期不遠。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