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抵制北京冬奧屬「自我感覺良好」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2022年冬季奧運會,一般稱為北京冬奧,將於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舉行,也是中國首次舉辦冬季奧運會。今屆冬奧會的會徽早已於2017年12月15日公布,以「冬夢」為主題,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主色調為藍色,同時使用源自中國國旗的紅黃兩色。
今屆冬奧吉祥物「冰墩墩」,以熊貓為原型設計,結合熊貓形象與冰晶外殼,體現冰雪運動和現代科技。頭部外殼造型來源於冬季運動常用的頭盔,左手掌心的紅色心形圖案,代表中國對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熱烈歡迎。至於北京冬奧的口號則為「一起向未來」。根據官方解釋,口號含義是「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攜手共進、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
今次中國積極舉辦冬奧,原因之一,在於體育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是賦予國家象徵性榮耀的管道,所以自古以來,運動與政治是連體嬰,互為影響。說政治不應干涉運動,只是天真的說法,不切實際。體育在國家現代化的過程,往往被提升為國家最重要的目標,關乎政體的延續和強盛。而類似奧運這樣的體育盛會,自然成為各國展示國家政經實力的場域。
(CNS)
例如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就充滿了政治色彩。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國提倡種族優越意識,攻擊猶太人。美國和歐洲國家曾號召抵制,但最終仍是以妥協的方式解決︰當時美國奧會主席布倫戴奇同意德國的主張,讓美國的猶太運動員不參賽,犧牲少數人來成全該屆奧會得以繼續舉辦。
奧運會在政治方面最悲慘的一幕,莫如巴勒斯坦激進分子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的行動。當時為了引起全世界對巴勒斯坦政治問題的關注,武裝的巴勒斯坦激進分子潛入奧運村,將以色列隊運動員扣作人質。
由此可見今屆北京冬奧美國要打政治牌,是意料中事,不足為奇。「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一向存在,美國長期以來也不置可否,惹來外界多番猜測。直至12月6日,美國終於通過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確認美國對來年2月北京冬奧的外交抵制,不會派出任何官員出席,以免在「新疆人權侵犯」之下讓奧運會「好像一切如常」。
另一方面,普薩基又表明美國的運動員會如常出席冬奧,而美國人卻在會遠方全力支持。這種既要「立貞節牌坊,又要做婊子」的矛盾思維,很快就得到新西蘭跟隨,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聲稱不派外交代表的因素,在於疫情是最重要的考慮;而近來與華中國關係甚劣的立陶宛也宣布跟隨。至執筆時,加入響應的還有澳洲;日本政府正討論不派閣員(部長級官員)出席,作為折衷方案;英國仍在考慮中,可能不作全面抵制;而德國未作表態。
相較於1980年莫斯科奧運時美國因前蘇聯入侵阿富汗而帶頭發起「全面抵制」(即運動員也不參與),以至其後前蘇聯為首對於1984年洛彬磯奧運的抵制,這次美國的「外交抵制」北京冬奧,讓運動員如常參賽,根本不會帶來任何實質影響,可見所謂「外交抵制」只屬象徵性表態,讓美國「自我感覺良好」。
【你點睇】卓林普經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桌總冀當局放寬16歲以下青少年進入桌球室限制助年輕人接觸桌球,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