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2
香港樓市會遭遇「鬱金香泡沫」嗎?
上周五(15日)各國央行擬協調行動的消息刺激美股上揚,帶動港股造好,恆指收報19234點,升426點。本周一(18日)希臘國會重選,持緊縮措施的黨派取得過半數議席,暫時緩解了外界對希臘可能立即退出歐元區的擔憂,恆指收報19428點,升194點。周二(19日)巿場觀望美國聯儲局議息,恆指窄幅爭持,收報19417點,跌11點。本周三(20日)巿場憧憬聯儲局議息後會公布刺激經濟措施,恆指收報19519點,升102點。本周四(21日)聯儲局只延長扭曲操作至年底,巿場憧憬的QE3落空, 恆指收報19265點,跌254點。今天(22日)受美股急挫及匯控遭穆迪降級影響,恆指開市報18993點,跌272點。
希臘本月17日重選,支持緊縮方案黨派勝出,但大家心裏都明白,歐債危機依然嚴峻,所以全球股市未有太大利好反應。可能港股真的要阿爺的大禮夠大才能回勇了。現在股市是消息主導,小投資者接收資訊不及大戶快和多,很易吃虧,待阿爺的大禮掲盅後,投資相關受惠股應是較保險的投資方法。
上周的文章刋出後蒙多位讀者朋友回應,综合起來,讀者朋友基本上都認同樓市過熱,亦認同房屋具有多元性,既是一般小市民的最貴重資產,亦可被投資者視為普通投資商品,甚或是炒家的炒賣對象。本周繼續和大家談談:大部分人包括政府都認為香港的樓市己過熱,那麼在過熱的樓市,住宅單位的供求關係是怎樣的呢?
以小業主而言,因買樓是他們一生最重大的投資,他們在升市時會憧憬可「既賺錢又賺住」而蜂擁入市,跌市則多持觀望態度,而「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是絕大部分人的心態,炒家正好利用此羣眾心理牟利。就用西方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投機活動,著名的荷蘭「鬱金香泡沫」事件來做例子吧。
根據維基百科記載,鬱金香和樓宇相似之處,在於鬱金香是一種難以短時間大量繁殖的植物,因此造成了「鬱金香狂熱」初期的鬱金香球根缺貨情况。它的大受歡迎和短期供應不足吸引了炒家的目光,他們有計劃地哄抬價格,導致鬱金香球根價格急升,甚至還產生了一個鬱金香球根交換了一座宅邸的紀錄。憑鬱金香致富的神話在一般小市民之間廣為流傳,吸引他們入市,當人們期望其價格繼續上漲時,均希望購入獲利,因而「需求」很大,更引進了期貨交易制度。隨著價格飛漲,最初的買家即鬱金香愛好者開始却步。當實際用家和炒家不再買入時,變了供過於求,市場氣氛逆轉,小投資者由狂熱追買變成恐慌性拋售,令鬱金香價格崩潰,小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
當我們說商品價值過熱或泡沫,是指該商品的價格已超越了它於實體經濟中應有的價值。過熱或泡沫通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泡沫在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破滅後便會爆破。97回歸後樓宇價格超出市民應有的負擔能力,當時的主流意見認為是住宅單位嚴重供不應求,結果政府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導致支撐投機活動的「住宅單位短缺」預期破滅,變成住宅單位供過於求,在跟著的5年10個月,香港樓價下跌了七成,香港樓市會否重蹈97年的覆轍呢?下周續談。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