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6-21

「以心傳心」的學習空間

  著名的美國建築師及發明家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曾這麼的說:「真正的學習空間是在課室以外。」富勒不僅是建築師,他亦是一位出色的發明家,他滿腦子都是新的創意,可是,他的想像和發明都超越了他的時代。

 

  這出色的發明家還是一位被哈佛大學退學的學生。為甚麼孩子要上學?富勒說:「孩子上學,是因為他們不會騷擾媽媽做家務。孩子們本來都是天才,接受了教育後,他們便逐漸變成一般的庸才。」巴克敏斯特•富勒當日大膽的言論,看來今日還是適用。

 

凝望光明 奮力奔去

 

  日本著名的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獲得世界建築Prizker大獎,他是一位完全沒有接受傳統建築教育的建築師。他的建築教育來自一本建築書的啟發,一個自己流放歐洲追尋建築的旅程。他的建築空間震撼感人,是因為他建立了一道讓我們與靈性接觸的橋樑。

 

  他的建築創作,都不是來自課室所教的,而是自身的追尋。安藤忠雄在他的自傳說:「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裏,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我們是周圍的組合

 

  回想我們這一代的童年,物質不那麼豐富,香港仍在經濟起飛的跑道上,我們凝望著光明,奮力的向前跑。學校教育給了我們人生的基礎,讓我們在日後的日子裏繼續的學習。每個人的成長和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完全不只與這個人有關,而是和周圍一切有關。索馬里的海盜來自沒有關愛的環境,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童年深受在中國庭院長大的影響,安藤忠雄童年由外婆養大,因為遇上柯比意(Le Corbusier)的建築集而開始了成為建築師的生涯。我們的際遇,受人、事、物、空間、時間的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便是它們的組合。

 

  我們的成長,不知不覺地受周圍空間的影響,空間是文化無形的結晶品,文化在塑造著我們,因此我們每天所經歷的和體驗的都在無色無味無形中影響著我們。

 

 

(二之一,待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

更多細味建築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