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10-16

【糧食危機】未來3年中國「無豬可食」?植物肉有望減輕肉類供應緊張

  中國每年消費近 5,000 萬噸豬肉,佔全球人類每年豬肉食用量近一半。如今,由於豬隻疫症肆虐而一發不可收拾,造就中國的豬肉價格高漲。新鮮豬肉的短缺更釀成一次全國性的危機,讓中國政府不得不動用肉類儲備來保持基本供應,如1月份春節來臨前,當局便釋放了一批9,600噸的凍肉儲備,而單單是上個月,中國政府便動用全國儲備向市場投放了近3萬噸豬肉。除豬肉外,9 月初,中國還曾向市場投放2,400噸牛肉和1,900噸羊肉。

 

  分析人士估計,隨著活豬感染非洲豬瘟而死亡,或因為當局為控制疫情蔓延而撲殺活豬,都大大打擊了豬隻的生育繁殖。今年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的活豬養殖量已經比去年大幅減少了40%。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師預測,今年中國的豬肉產量將比去年降低30%,減少達1,600萬噸。而到了2021年底,活豬肉供應更會下降至僅得4,200萬隻,比非洲豬瘟爆發前暴跌近90%。如果這預測最後成真,將意味著中國國內有機會在三年內出現完全「無豬可食」的畫面,在這些數字面前,即使20萬噸的肉類緊急儲備似乎也只是杯水車薪。

 

  要解決無豬可食這迫在眉睫的問題,除了趕上plant-based飲食潮流外,以植物肉作替代品同樣是另一個解決方案,而事實上中國對植物肉的需求也一直有增無減。根據美國 NGO The Good Food Institute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植物肉業規模已達到9.1億美元,比1年前增長了14.2%。相較之下,2018年美國植物肉市場儘管有23% 這更可觀的增長,但總規模上也不過是 6.84 億美元。

 

  眾人的力量,從來都是改變世界的關鍵。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Hamlet)有一傳世名句 "To be, or not to be" 可解作「生存?還是毀滅?」,或許在道德決擇的議題上,對禽畜手握生殺大權的人類應問:"To eat or not to eat? that is the question." 植物肉誕生的目的就是在不傷害生命的大前題下,代替動物性蛋白質之餘,亦無須完成放棄美味與口感,這樣人類才有希望與地球一起永續發展下去。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Green Monday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殺生 #植物肉 #糧食危機 #豬肉短缺 #plant-based飲食 #肉類儲備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