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
【處理遺物的藝術】對喪親者的一點安慰:適當地留下逝去者「活過的痕跡」
遺物的處理,涉及錯縱複雜的感情因素,須慎重處理。
曾遇過一宗個案,逝者是位七十餘歲的長者,死後才數天,家人已把他的所有物件,包括衣服、鞋襪、用品、珍藏....通通棄掉,據云不是出於迷信,而是以為這樣做可免同住的太太觸景生情。結果除了在喪禮要為逝者的遺體添置衣物,更加在後來令他的配偶感到難過,因為失去有可以紀念他的東西。
我們會建議逝者的家人,在喪事結束後最少三個月,除非有特殊原因(如搬家、移民),否則不用急於移走遺物,原因是家人需要「消化」逝者不在的事實。之後,家人可先整理逝者的衣服鞋襪,可送的送去(衣物回收),太陳舊的可棄置。其次是一些至個人用品(如鬚刨、毛巾、茶具); 至於個人珍藏,如書籍、唱碟、DVD,則可選少部分保留,其他可送給人。
記得香港著名作家丘世文去世後,家人將他的藏書逾二萬册送贈澳門圖書館。我亦處理過一位女士留下過千英文故事書,結果送交幾所中學。
較不容易處理的是具個人紀念價值的東西,如相片、獎品、文憑、收到的禮物等。我們建議家人可購買一個專櫃,或在已有的大櫃騰出一兩格,專門收藏這東西,這樣家人有空時亦可憑弔一下。
最近日本出現了一個嶄新的行業叫「家居整理收納師」,就是專門協助人為先人整理遺物,而更因著近年日本社會流行生前規劃, 這就不單為已死的人做,也為仍在生卻預備自己後事的人度身訂做他的物件整理,這包括下述九點:
1. 財務規劃
2. 預設醫療指示
3. 喪禮戒及内容
4. 喪禮的賓客名單
5. 葬禮方式
6. 私人帳户(手機、臉書、銀行等)
7. 人生大事記
8. 臨終前的待辦事項
9. 對所愛的人的留言
香港和日本一樣,近年多了許多中產單身人士,他們未必有太多信得過而又肯幫忙辦後事的人,如此有這些專業機構出現,事實上可提供更適切的協助,對後事及遺物的處理,大有幫助。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