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
美聯儲「可加可減」機制 挑動市場神經
美國聯儲局上周公佈議息紀錄,利率和買債規模沒有變化,較令市場關注的反而是字眼上的轉變。聲明中提到聯儲局將因應經濟狀況變化,考慮會增加或是減少每月的買債規模,這比起近月大家在討論美國何時退市有明顯分別。市場的神經立刻被觸動,有分析更揣測QE 3.5或QE 4的可能性。
今次聯儲局這個「可加可減」的考慮,一方面是要為其未來的政策增添靈活性,同時亦是管理市場預期的公關手段。自去年 12月聯儲局首次把貨幣政策與失業率和通脹掛勾,再加上其後的經濟數據和多次議息紀錄,退市的日子明顯已逐步逼近。若這想法真的成為市場主流共識,估計投資者一定不會坐以待斃。資金會比聯儲局「先行一步」,屆時債劵會被拋售,投入房地產的意欲亦會縮減,將影響企業的借貸成本和就業市場,並打擊樓市的復甦進程。
筆者相信,美國看到現時的經濟狀況未足以抵禦這負面影響。因此聯儲局有需要在這時刻「出口術」,至少令市場對於退市的聲音不至於那麼一面倒,既能為美國經濟買來時間,亦可為日後退市變得容易一點。
但大家應該明白,聯儲局說經濟轉壞時會增加買債,聽起來合情合理,但事實並不然。先看美國的經濟數據,上周五公布的失業率是7.5%,是近4年的低位,與聯儲局6.5%的目標亦愈來愈近。各樓市指標都接近3年高位,這趨勢令經濟轉差這大前提不易成立。再從資金層面看,近年美國企業受惠於接近歷史低位的融資成本,使盈利穩健增長,而且它們累積了大量現金,使環球資金瘋狂擁入美國股市和債市。此外,似乎愈來愈多人跑到美國投資房地產市場。個人認為美國根本無需再踏上QE4或QE5之路,環球資金已在為美國經濟一直「印鈔」,再推行量化寬鬆的邊際效益有限。聯儲局提出的「可加可減」根本沒有改變政策的大方向。
其實這道理與香港鐵路事業的「可加可減」機制十分相近。為了要平衡普羅大眾的期望,鐵路公司需訂出決定票價的因素,如物價指數和入息水平,讓大家有一種有機會減價的希望。可是事實上鐵路公司既要滿足股東對於盈利增長的期望,亦面對成本上漲和環球通脹等壓力。雖然兩者都聲稱是「可加可減」,但客觀環境根本只偏向一個方向。美國會加大買債還是繼續部署其退市之路,大家心裏有數。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