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4-09

「吃進」和「懂得」知識

  在大陸,高考以後,許多高中畢業生都把書燒掉,既代表一個學習過程的結束,亦反映學生對教育的不滿,就是只為考試,不為知識。

 

  一位考入清華大學的女孩子--之涵,她寫了一本給天下間所有爸爸媽媽讀的書。考完高考後,她沒有燒書,是因為想留個紀念。但她也承認學校裏學的東西,百分之九十是沒用的。這些在高中三年裏學習的知識,將來在工作上、事業上都用不上,但這些知識有其他用途,就是一種「工具」、一件「載體」。

 

  用她的語言說,上學學習的目的其實並不在於「吃進」多少知識、「懂得」多少學問,而應該是懂得「怎樣吃進」知識和「怎樣懂得」知識。老師上課教書,讓學生看書、做作業、默書、測驗、考試……這些手段的目的都不是讓孩子非得到這些知識不可,而是讓孩子親自體會接受知識、學習本領的一個過程,是讓孩子慢慢有「自學」本領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質,也是孩子將來最終身受用的。知識浩瀚,要學的太多,不知的更多,那麼學習能力便最重要了。

 

  所以做父母的要明白,在學校裏「打基礎」,其實指的是打「學習能力」的基礎,而不是「知識基礎」。在學校裏,努力提高這個能力,將來到社會上利用這個能力吸收新知新識,才能適應社會,創造新價值。

 

  明白這個道理,就不難解釋為甚麼「學校裏學的知識沒用」。因為這些知識只是用來作為教學「工具」的,是培養能力的一個「載體」。它的用途是:讓孩子體會「把一個陌生東西,經過各個角度研究,變成一個熟悉東西」的過程。

 

  現時,許多學校都強調學生做Project,就是希望學生透過尋找知識的過程學習,加強他們自主的學習能力。但遺憾的是,許多父母太「熱衷」幫助子女,和他們一起做,認為把Project做到最靚、資料最多便是好。這個「好」是甚麼的「好」,是子女拿了一個A?這個「A」是屬於你的?還是孩子的?不要忘記,我們愈幫助他們,他們的自覺學習能力愈快失去。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更多怪獸父母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