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11-27

藝術治療 窺見孩子心底話

  藝術是溝通媒介,也是表達自己內心及情感的方法。有註冊藝術治療師藉展覽活動,帶出藝術治療與生命、生活息息相關,更舉辦兒童藝術治療工作坊,透過遊戲、創作,讓孩子體驗如何表達內在情緒,增強自信心。

 

當小朋友表達開心的事情:有的愛與弟弟分享、有的愛帶小狗上街、有的愛玩遊戲……畫中都是生活情景。

 

  看完的報刊雜誌,只有放進廢紙回收箱一種途徑?註冊藝術治療師彭秀芝(Maria)把一頁頁充滿色彩的雜誌版面,選取、剪裁成大小相同的四方塊,再在上面拼字、貼上小物件,創作出1,000幅拼貼畫,並以童年、家庭、愛、回憶、夢想、創作……分作30個類別作展覽,讓參觀者恍如經歷了一場生命旅程。

 

用圖像說話

 

小朋友都懂得說,情緒沒有好與壞之分。

 

  Maria稱,她的展覽有藝術治療的元素,由此引伸的兒童工作坊,會引導小朋友用藝術表達情緒。「小朋友單用語言表達,未必有足夠的詞彙,或面對眾人講話會驚,便索性不說。工作坊會準備不同的物料,讓他們自行選擇創作媒介,利用圖像說出心底話。即使平日未必會告訴父母的不開心、嬲怒,透過創作、分享、傾談,會了解原來大家也有共通點,明白別人面對不同情緒會作何反應。例如有小朋友說嬲怒時會舉紅色牌、不開心便舉藍色牌,或遇到別人不開心要懂得安慰別人等,這些都不是治療師附加給他們,而是他們自己想出來,日後亦會懂得應用以疏導情緒。」

 

要跳出框框

 

 小朋友悄悄告訴Maria姐姐,當發嬲時會做些甚麼。

 

  Maria指出,家長總會有很多疑慮,如擔心小朋友為甚麼畫的都是不開心的畫?因一般概念覺得開心是好,不開心是不好,反而這一代小朋友已有認知,會懂得說情緒沒有好與不好,只是自然流露。但導師會提醒他們,怎樣表達情緒則有好與不好之分,當嬲怒時用傷害別人的方法,便是不好。「嬲怒時有很多力量,英文中的emotion,就是energy in motion,是內在能量的流動。當嬲怒時,小朋友便要動腦筋以何種方法表達出來。」

 

  Maria笑言,一般藝術治療除了單對單,也可以親子形式進行,「小朋友都想別人聆聽,得到無條件的接納,怕被拒絕,而藝術是一種很安全的媒介,能打開小朋友的心。當完成課程,小朋友會變得較大膽、有自信,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有在學校少了發脾氣,與家長的關係好了、溝通多了。」

 

每周一次親子畫

 

  Maria稱,對於稍大一點10至12歲的孩子,他們多有自己的想法,小組形式的藝術治療會發揮得較好,也會讓他們在同輩中得到支持。對年幼的孩子,她建議家長可在家中設定一個自由創作的時段,與孩子一起玩藝術。「如每周一次,互相在對方的手上繪圖、以手指創作角色,再一起傾談;或是由故事開始,把故事講一半,由孩子畫出結局,也可以把一本書的主角放在另一個故事的構圖中。即使不畫畫,可以用家中的環保物資來砌圖、與孩子重新設計家中家具的擺放……很即興,但家長先要豁出去,要接納創作時會混亂,也要給予小朋友多些空間,少作批判。親子們並不一定要懂畫畫,也不是要講求漂亮,隨意便可以,因為人人也有創意及表達的方法。」

 

Source: SKY POST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

更多親子專題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