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7
五歲特訓面試 不如啟發探索
五歲小人兒,本該是人生最無憂無慮的階段。近日網絡流傳「競爭會找上你」的K1及P1面試班哭女孩廣告,可見為應付小一面試,大人覺得五歲孩子也要懂兩文三語、加減乘數,還有生活常識。是誰要我們的小朋友,太早認識一些事?
這代兒童無疑見識多,家長亦懂栽培之道,但卻不該揠苗助長,應尊重每位孩子也有其學習進度。
現時不少幼稚園也有新聞分享環節,讓學生知道社會時事,幼稚園校長趙嘉汶說,早前有消防員殉職,她有學生寄心意卡予消防局:「雖然我校沒有信仰,但也會跟小朋友祈禱,希望香港和平,關心身邊人。」
知識結合生活
教育局網頁內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已清晰道出零至二歲、二至六歲兒童發展特徵(體能、認知、語言、情意和群性發展)以及各項基本能力(如協作、創造能力),而學券制幼稚園均依照指引設計課程;不少「非學券」名校卻會教深一點的課程,配合家長課後悉心栽培。趙嘉汶強調,任何知識和時事認知都要結合兒童的生活體驗,才可驅使他們有興趣探索。
問道五歲孩子會「擔心」甚麼?她說孩子對不同情緒早有認識,老師亦會教不同情緒下的表現:「他們會擔心身邊發生的事,像與朋友不咬弦、功課,都跟自己有關。叻一點的小朋友會有同理心,會擔心他人,像媽媽身體不適等,但這都是接近生活經驗,太長遠的事他們的發展仍未去到。」
只靠牢記沒用
幼稚園校長趙嘉汶指,「若面試深,便要考慮小學教育模式是否適合孩子。」
她指出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中,二至七歲屬前運思期。「但理論不能與時並進,現在的兒童發展已經推前很多,整體成熟程度進步更多。就算是教育局的指引,說小朋友可數至20,但其實普遍也可以數到更多吧!」她的學生聽過故事後已不僅懂敘述,甚至能自行創作故事。「他們這一代的嘴巴好利害,懂很多詞彙,不過自理能力和體能方面卻差了。」
她強調家長側重語言發展,無疑令神經原的神經線連接的神經鍵(Synapse)有更多刺激,但往往忽略其他認知和體能。「我常跟家長說:小朋友識這些有甚麼用?若果跟他們生活經驗不能聯繫,只屬牢記沒有用。」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