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Text: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 水志偉、助理研究員 温韞
研發中心搭橋 活化科創生態
面對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本港創科界亦積極參與抗疫。以政府轄下的五個研發中心為例,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牽頭研發出配合家居檢疫的電子手環,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亦與企業合作研發出具有殺菌功能的N99口罩,成果亮眼。
儘管在本次抗疫中有所表現,香港的研發中心仍常被詬病其科技創新成果的規模及影響力十分有限。香港素來以大學科研聞名於世,但為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官、產、學、研」四環缺一不可。其中,研發中心既能分別與大學和業界合作,提供技術支援,亦能作為連接大學和業界的橋樑,填補學術界與業界之間的創新缺口(innovation gap),幫助看似「離地」的基礎科研成果最終商品化「落地」。為提高研發中心在科創生態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大學、研發中心及業界三方協作的潛力,我們不妨放眼海外,借鑒世界領先、歐洲最大的應用科研機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 Society)的做法。
弗勞恩霍夫協會將自身定位為在學術界與業界之間成就科技突破性發展的催化劑。協會不單掌握大學卓越的科研成果,亦能捕捉最新的行業趨勢,探索前沿技術在業界的應用,從而促進總部德國乃至全歐洲的科技創新發展。一方面,透過遍布德國的74間研究院和世界各地的分支和辦事處,以及邀請大學教授兼任研究院院長的安排,協會得以與多間大學長期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在其28億歐元的年度研究預算中,有超過80%來自合約研究,足證協會與業界的大規模深入合作。成立以來,協會的科創成果及經濟效益卓著,包括與愛爾朗根-紐倫堡.亞歷山大大學(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以及蘋果等公司在內的多方合作研發出的MP3技術。相較之下,香港的大學、研究中心和業界三方之間的合作寥寥,更未有顯著成果。面對現今越來越多如新冠疫情般複雜的科研難題,研發中心更應在大學與業界之間搭橋,填補創新缺口,令本港頂尖的學術研究成果順利通向規模化商品化之路。
在「弗勞恩霍夫模式」中,協會的技術推廣及商業模式(Technology Marketing and Business Models)板塊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板塊下設的企業業務推廣等部門由行業專家組成,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包括學術界的夥伴資源、研究支援、產品及流程開發、程序培訓等。這些部門幫助協會獲取行業趨勢和市場變化的第一手資料,並主動運用協會的資源,擴大合作夥伴網絡。這個做法值得香港的研發中心參考和仿效,以推進與業界相關的合作和交流。
加強研發中心的角色對於促進科創生態中產、學、研這三個關鍵參與者的配合相當重要。參考弗勞恩霍夫協會的模式,香港的研發中心應增強與大學與業界兩端的互補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為本港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帶來新機。長遠來看,面對經濟轉型,重科技創新產業未來大有機會成為傳統四大支柱產業以外、具有高增長潛力的「第五支柱」。而研發中心作為科創生態中的重要一環,增強研發中心作用、促進產學研三方協作將會有更重要的意義。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