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4-02

留住奢侈品消費「錢袋子」

  改革開放之後,國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觀念亦隨之改變,上海人出國旅遊購物已成平常事。最近,上海專家估算「上海人在境外消費每年約為500億元人民幣」,即上海人外遊境外人均消費為3.5萬元人民幣左右,主要為奢侈品消費,還未包括食宿和機票開支。

 

  「炫富」「攀比」觀念使奢侈品出現需求巿場,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上漲助長人們消費欲望。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資料顯示,今年3月3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102,與2005年7月匯改前的8.2765相比,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經達到33.27%,國外商品換算成人民幣的價格十分誘人。一時間內,上海「境外遊」「全球購」,人潮滾滾,似乎不去境外消費,如同錯失「撿便宜」良機。

 

  上海人海外旅遊購物肯「慷慨解囊」,現象上看是因為某些奢侈品在國內買不到且價格也太貴,實際反映的卻是奢侈品定價機制和進口商品高稅費所形成的綜合性問題。

 

  據說,奢侈品品牌商的全球定價策略基於價值,即市場大,購買力大,定價就高。因為中國的市場大,銷情好,所以絕大多數的奢侈品在中國的定價是全球最高的,要比境外的高20%到150%不等。

 

  另外,國家對奢侈品進口賦稅也高。在內地,奢侈品進口被徵收的不僅是界於6.5%─18%的關稅,還需徵收30%的消費稅,17%的增值稅,還有專利費等等,各種稅費相加幾近進口商品價值的80%以上。目前上海的奢侈品價格平均比法國高72%,比美國高51%,比香港高45%左右,形成奢侈品境內外的巨大價差,故上海人就會盤算,去國外買幾件心儀的東西,節省的差價支付境外旅費還有的賺,又何樂而不為呢?

 

  近五年,上海人每年有500億元人民幣的奢侈品消費「肥水流入外人田」,如果創造購物環境讓上海人能在當地方便地買到他所希望奢侈品,那就等於留住了每年「外逃」的「錢袋子」,這種能刺激內需的「購買力」是值得爭取的。

 

  降低奢侈品進口稅費,是把「外逃購買力」留在上海最直接的辦法。固然在國內交易,利潤大頭依然會被品牌商掙走,但至少可以把零售業就業機會,把消費稅,把店鋪租金,把物流配送餐飲等一系列關聯利益留在內地。

 

  長期來看,需自創中國的民族名牌。目前我國許多企業一直處於為國外著名品牌做代工的狀態,賺取可憐的加工費,而我國許多產品其實價廉物美,就是缺少高檔次的品牌。上海現存的「老字號」名牌商品數以百計,又具備開發優質品牌產品的能力和條件,只要花大力開發創新,內地民眾乃至外國人喜歡到上海購物的傳統習慣會恢復,上海人也會喜愛自產的優質品牌,這樣「外逃的購買力」可能「回流」。

 

  雖然名勝景點在別國,上海人外遊住宿和餐飲開支無法替代,但是如果我國飛航服務能夠令「境外遊」的上海人稱心滿意,均以我國航空公司為其出行的首選,同樣可以搶回不少流失的「錢袋子」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

更多上海觀察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