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6
除了炒賣,我們還能做甚麼?
世風日下,炒賣盛行,商場搏殺只分盈利或是虧損,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反正世人習慣以成敗論英雄。加上中國語文的詞彙豐富,不同詞義的表達均可找得到理論根據且「有典可循」,準則同樣是「勝者為王,敗者寇」。堅持與大眾相左的意見,成功了叫「力排眾議」;失敗了叫「剛愎自用」。根據相同的理論,腳踏實地的實業家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也可能被形容為難以成就事業的「木訥遲鈍」守業者,由此可見一斑。
從現實的角度講,近年來的「炒賣風」既受客觀的貨幣政策影響,也是產業結構面臨調整的徵兆。從前中國擁有源源不絕的廉價勞動力,簡單的輕工業製品就挑起了中國工業的「半邊天」。但是這類行業競爭激烈,除了價低以外幾乎沒有甚麽其他的賣點。套用「股神」巴菲特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準入門檻的行業」,行業競爭最終令價格愈來愈賤,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愈來愈低,最終不是苦苦支撐就是倒閉收場。
在經濟蓬勃的時期,這些企業尚能慘澹經營,獲取微利,以量取勝。一旦人力成本上升,市場需求萎縮,融資信貸緊縮等經營困難出現,境況便岌岌可危。近年來,上述的挑戰接踵而來,於是經營實業風險巨大卻利潤微薄,反觀投機炒賣,回本快捷且暴利誘人,令初涉社會的年輕人對參與炒賣躍躍欲試,想入非非,而對投身實業經營諸多躊躇和疑慮。
面對實業經營的種種困難,如何選擇投資陽光行業?上海醫藥集團在上海奉賢投資,設立了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奉賢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基地主力生產各類疫苗和血液製品,利用高科技實業,爭取豐厚的利潤回報。整個基地建成后,估計年總產值高達58億元人民幣,打破實業難以獲利的「詛咒」。
雖然醫藥行業,特別是生物製品行業的投資高,風險大,但是利潤回報也相當可觀,而且藥物受專利保護,可謂獨門生意,不易受市場其他競爭者的直接挑戰。豐厚的毛利率使這類公司擁有遠較其他行業良好的經營環境,不會像「沒有準入門檻的行業」那樣需面對行業的惡性競爭。
生物製藥行業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產品的需求彈性較低,保證供應商合理的回報率。在華人社會,消費者對某些產品的品牌和效用不會特別在意。譬如顧客對普通生活用品的忠誠度較低,畢竟一件衣服、一雙鞋子的加工質量,對該產品的主要功能不構成關鍵的影響。但是對病人有回天之效的醫藥和保健產品則不同,顧客對「賴以維生」藥物和保建品質量的關注,足以令他們「不惜代價」地支付費用,購買信譽卓著品牌的產品,使產品的定價較少受到限制。
筆者認為,上海部份企業打造高新生物製品生產基地,非但有利於整個上海的產業平衡發展,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具有切實發展空間的產業方向。僅靠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經營理念,難以維持一間實業公司的運作,只有符合市場規律,滿足顧客需求的產業才可以保證獲利,並使企業得到壯大發展。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實業本身並不具有虧損的「天性」,虧損的實業只不過是部份早應被巿場淘汰的弱者。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