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01-16

【心性流露】注意生活細節既是禮儀,也是對自己、家人、社會的責任!

  自從沙士之後,社會普遍意識到要用「公筷」。

 

  不過在沙士數年後,在一個社交飯局火鍋,席中有社交名人在鍋中取出食物放到自己的碗中,知道未夠熟,竟然很自然的火速放回鍋中(不是一人一鍋啊,是大家共用一鍋的)!當事人的行為動作,有理由相信是平時心性「習慣」,也沒有刻意提高意識。當時我的感覺是愕然,然後唯有「飽肚」了。

 

  又話說某次在餐館午膳,粥飯是公開給大家自助添食的,即是每人可隨時再去加添飯粥。當每次見有人拿著食過的碗,再去添飯或粥的時候,都出現頗多次共同的「動作」,就是將飯勺或粥勺在加飯或粥時,碰到用過的碗邊,而做這「動作」的,有成人有小孩!

 

  在座的朋友很大反應:

 

  「怎麼可以這樣的?我不會再添飯添粥的,太不衛生呢!」

 

  「取一個新的碗嘛!太影響食欲!」

 

  「餐廳本來是好意的,可惜有些食客的質素實在有待『教育』!」

 

  有朋友更笑說提議我快快在專欄中提一下這個「禮儀」!

 

  在禮儀行為上,在衛生上、觀感上,以上提及的火鍋事件,及飯勺碰上食過的碗再放回盛飯器內,大家可以想想這個循環造成「交叉感染」,感覺會良好嗎?

 

  記得以前年少無知,對這些不懂,但後來父母及在團體生活中提醒引導,行為要提高個人的意識要「謹慎」,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單是飯勺不能碰碗的動作,我們都要有意識及有執行!

 

  當流感高峰,或社會上的健康狀況需要留心的時候,不少人很自然提高警覺或以口罩、流感針等等來預防,小心盡量保護自己身體及避免;但是生活行為細節方面,是更值得大家關注及執行。

 

  以上的午膳發現,在沒有流感或病情的時候,大家可能只是覺得這不過是禮儀的考量事情;但是大家可以多想一下,這是日常行為的心性的「暴露」,如果心性清楚透澈知道既是「禮儀行為」,也是要「關顧」到衛生的考量,是會自然流露,顯現於行為。即是說當你在公開地方吃飯而要加飯或粥的時候,你的意識自然流露,不會讓飯勺或粥勺接觸到你用過的飯碗。

 

  這點「心性」,可以引申到平時對避免及保護自己健康的意識行為的闊度及高度。

 

  真正細心考量,從日常行為生活中的小事細節中注意及執行,也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其他人的「責任」。

 

  一些生活行為狀況,表面看是禮儀行為狀況,看似是小事;但是小事的忽略或沒有「修正」,可以是小事大影響,特別是當社會生活中有些異常的病情在發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更多形象UP!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禮儀 #形象 #衛生棉條 #流感 #用膳 #社會 #社會支援 #健康 #用餐禮儀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