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07-15Text: 方思捷

一技傍身不怕挨餓 雜技人折射中國脫貧路

   雜技,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精粹。改革開放後,中國雜技團率先走出國門,高超技藝揚威國際;甚至國家領導人外訪,也要帶同雜技團出行,擔當中西文化交流使者,令人刮目相看。

 

  由市井娛樂踏上國際舞台,中國雜技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改革開放的步伐。

 

  古時兵荒馬亂,江湖藝人無處可依,攜著家着四處漂泊,賣藝維生;靠着頂碗、吞劍、走索、吐火、高空翻斗等絕活賺錢,「以命換糧」。

 

  1979年,中國雜技工作者協會成立,把民間雜耍推升至另一個層次。各地開始出現專門培訓雜技藝人的中等及高等教育,把以往局限於父子或師徒傳承的文化產業,變得專門化和產業化,發展愈見蓬勃。

 

  然而,以雜技換糧的本質沒有改變。不少貧窮的農村家庭為改善生計,在孩子4、5歲時,把他們送到雜技團學藝。他們相信:「有一技傍身,就不怕餓肚子」,甚至有能力讓全家吃飽飯。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些離鄉別井的孩子,需接受每周六天、每天長達十小時的刻苦練習:每天早上5時起床,6時體能訓練,接受拉筋、倒立、一字馬等基本功,以及頂碗、空翻等雜技訓練。在雜技村內,經常聽到孩子忍痛拉筋尖叫哭喊。練功外,孩子還需上文化課堂,自理煮飯、洗衫,每晚9時準時睡覺。

 

  雖然,因艱苦練習而帶來的勞損傷患,令雜技員付出沉重代價,但他們每參與一場雜技演出,可賺取約100至300元人民幣的可觀酬勞,令他和家人生活改善過來,得以逐漸脫貧。

 

  改革開放40年,全國有7億多人口成功脫貧。這班默默苦幹的雜技藝人,正是中國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有興趣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記得讚好《時空筆記》facebook專頁,緊貼最新動態。網址:https://bit.ly/2XK6Mzc

 

 

改革開放後,中國各地開始出現專門培訓雜技藝人的中等及高等教育,把這項文化產業變得專門化和產業化。(圖片由作者提供)

 被送進雜技學校的孩子,需接受每周六天、每天長達十小時的刻苦練習。(圖片由作者提供)

 

孩子們每天早上5時起床,接受拉筋、倒立、一字馬等基本功,以及頂碗、空翻等雜技訓練。(圖片由作者提供)

#時空筆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時空筆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