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5
利比亞戰爭,中國該思考些甚麼?
科索沃、突尼斯、埃及、利比亞倒下了,下一個目標是誰?敘利亞?
利比亞戰爭已經打了五個半月,到現在還沒有對這場戰爭進行準確的定性,它究竟是一場甚麼樣的戰爭,是正義戰爭還是非正義戰爭,是國內不同派別之間的內戰還是外國勢力干預下的戰爭?本文只想站在現代國際法立場上客觀公正地評價這場戰爭,希望引發大家的關注。
1、 關於戰爭定性的原則
現代國際法反對戰爭,宣布戰爭為非法。但是,聯合國安理會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所以,只要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並進行授權的戰爭,通常被認為是正義的、合法的戰爭,否則,則被認為是非正義的和非法的戰爭。比如,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的科索沃戰爭和2003年3月20日美國對伊拉克進行的伊拉克戰爭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準和授權,所以屬於非正義的、非法的戰爭。相對而言,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的海灣戰爭和2001年10月17日美國等對阿富汗發動的阿富汗戰爭都經過聯合國安理會的批準和授權,因而被認為是正義的及合法的戰爭。
根據這樣一項原則,利比亞戰爭應該屬於正義的、合法的戰爭,因為,聯合國安理會在2月份和3月份相繼通過了1970號決議和1973號決議。1970號決議主要是對利比亞進行制裁,1973號決議則是對利比亞進行空中禁飛。按照國際法規定,空中禁飛只能行使三個方面的權力:在利比亞領空設立空中禁飛區;對劃定的禁飛區進行控制,禁止空中飛行器的起飛和降落;對於違反禁飛區命令擅自起飛和降落的飛行器有權進行警告和擊落。
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法英美等北約國家在五個多月的戰爭過程中,是否嚴格執行了聯合國安理會的空中禁飛決議?很顯然,他們掛著羊頭賣狗肉,借殼上市,借船出海,打著聯合國授權的旗號幹了很多自己的私活兒,大大超越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出動戰鬥機、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利比亞政府軍的地面設施和機動目標進行數千架次的持續空襲,並與反政府武裝進行空地協同作戰;發射巡航導彈對利比亞境內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使用偵察機、預警機、無人機、電子戰飛機對利比亞地面目標進行持續偵察監視,開展輿論戰、電子戰和心理戰攻勢,並引導反政府武裝發動地面攻勢;使用運輸機、運輸艦船向利比亞反政府武裝運送通信設備和武器裝備;派遣軍事教官,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進行培訓;派遣特種部隊嵌入利比亞反政府武裝之中,使之相互之間能夠協同作戰,並與空中的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進行空地協同,一舉攻入的黎波里。從上述表現來看,北約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超越了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的授權,已經構成了違法行為。
2、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
根據《聯合國憲章》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現代國際法強調,國家不分大小,主權一律平等;國家之間應相互尊重對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要和平解決爭端,反對以戰爭方式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武力相威脅,反對強權政治。利比亞是一個主權國家,是聯合國合法的成員國,其主權和領土完整應該得到所有會員國的尊重。其國內發生的爭端,大約分兩個階段:2月份發生動亂、暴亂和打砸搶燒等反政府行為之後,利比亞政府有權使用警察及安全部隊進行鎮壓,以維持社會秩序。在維持社會治安的過程中,反政府力量揭竿而起,利比亞軍警出現了過度使用武力,導致傷害平民事件的發生,此時,國際社會紛紛予以譴責,聯合國通過1970號決議予以制裁,這是保障利比亞國內穩定、對利比亞政府進行打壓的正當措施,繼而通過的1973號決議也是為了保全平民生命安全,穩定利比亞局勢的一些有效措施。在1973號決議通過之前,國際輿論及聯合國掌握的情況是,卡達菲政權的武力鎮壓導致數十人死亡,在後來外國記者深入各地採訪的報道中,被殺平民人數的報道沒有超過100人。遺憾的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北約過度使用武力,直接和間接地介入利比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的衝突之中,拉一派打一派,最終攻入的黎波里,推翻卡達菲政權,使全國過渡委員會成為一個利比亞合法的政府,並迅速得到60多個國家的承認。五個多月致使利比亞五萬多平民死亡,數萬人受傷,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僅8月21日和22日進攻的黎波里的戰役行動,就導致2萬多人死亡。在高度文明的今天,發生如此恐怖的屠城行為,實在是令人發指!
從現代國際法來看,北約軍事行動的違法之處有三點:聯合國1973號決議是對利比亞衝突雙方進行禁飛,但在執行過程中卻變成了對利比亞空中飛行器單向禁飛,反政府武裝的飛機、直升機可以自由飛行,這是外國勢力干涉別國內政的表現之一。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目的是通過禁飛來保護平民,防止卡達菲使用空軍對東部的平民進行空襲,授權中並不包括對反政府武裝進行支持並借助其推翻卡達菲政權的內容。在實施過程中,北約在政治、外交、經費、武器、作戰、情報、物資、輿論等所有方面對反政府武裝進行全力支持,同時對卡扎菲政府進行全面封鎖、禁運和武力打擊,最終導致卡達菲政權垮台,這是武力干涉別國內政的表現之二。利比亞國內不同派別之間的惡鬥,最終可能會導致政權的更迭,最終誰上台執政,怎樣進行民族和解,如何進行戰後重建,應該由該國人民自己來決定,別國應該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自始至終法英美等北約國家都是幕後操縱者,幾次巴黎會議都證明了這一點,尤其是最近在巴黎召開的、62個國家參加的「利比亞之友」國際會議,更證明了這一點。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就像是提線木偶,未來的憲法如何修改,政權架構如何構建,資金來源如何開拓,石油利益如何分配,戰後重建怎樣布局,是否派遣維和部隊等,似乎都是先由外國勢力進行相互平衡,再讓利比亞新生政權進行確認。
3、人權高於主權的原則
按照現行國際法,國家主權是國際最高權力,沒有任何一種權力高於國家主權,聯合國只是一個國際協調機構,不能高於成員國主權之上,在協調任何事務的時候,都必須以尊重成員國主權為基礎。根據聯合國憲章第51條的規定,國家行使主權和維護主權的工具是軍隊、警察和安全力量,當國內出現動亂、暴亂、打砸搶燒等危害社會治安和穩定的暴力行為,遭遇外國侵略、發生武裝衝突等突發事件之後,國家有權根據憲法賦予的權力自主採取打壓行動,這些行動包括武力鎮壓和自衛反擊。
1999年,南聯盟的一個自治省科索沃境內出現反政府暴動,南聯盟政府為了維持社會秩序,出動軍警進行鎮壓,北約將此認定為侵犯人權,隨即於3月24日對南聯盟發動了戰爭。戰爭持續了78天,完全以空襲為主。在空襲過程中,南聯盟80%以上的基礎設施被炸毀,數萬人死傷,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戰爭開始的目的,是保護平民,因為歐盟指控南聯盟殺害了數百上千的平民,在後來的戰爭中,北約空襲卻造成了更大的平民傷亡。戰爭結束後,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被送到海牙國際法庭審判,直到他死在獄中之前,濫殺平民的罪證仍沒有得到確認。總統含冤而死,國家政權遭遇更迭,國家的一個自治省在北約的干預下最終宣告獨立,而濫殺平民的開戰理由後來證明大部分是捏造的,持續了78天的戰爭居然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因而是非法的戰爭。儘管如此,打也就打了,誰的拳頭硬,誰的嘴巴大,誰就說了算。米洛舍維奇最終沒有定甚麼罪,慘死在獄中,發動戰爭的人們卻逍遙法外,他們並沒有因為發動了一場未經授權的非法戰爭而被指控犯有戰爭罪,沒有!這就是強權政治的現代表現。
科索沃戰爭的法律實踐,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就是「人權高於主權」。按照西方的邏輯,當一個國家失去民主,當一個國家的政權使用武力鎮壓平民的時候,西方民主國家就可以聯合起來,把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定義為暴君、獨裁者,進而使用武力推翻這個國家的政權。倘若有哪個國家對此說「不」,那這個國家就會成為眾矢之的,隨之而來的大帽子就是反對民主、不尊重人權。在整個過程中,西方國家扮演了民主和人權的判官。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判斷哪個國家侵犯了人權,然後,發動輿論攻勢,妖魔化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把他描繪成獨裁者和十惡不赦的人民公敵,最終把他趕下台,用自己的力量取而代之。當然,如果侵犯人權的行為發生在西方國家,則另當別論。比如,前不久在倫敦及英國大多數城市發生動亂暴亂後,英國軍警進行堅決鎮壓,採取了網絡封控、人肉搜索等行動,這些卻不在侵犯人權之列。
利比亞戰爭基本上完整地重復了科索沃戰爭的一切。我擔心的是,科索沃戰爭和利比亞戰爭是否已經成為了一種「人權高於主權」、「干涉別國內政」的合法的固定模式,這樣的模式將來是否會套用在敘利亞、也門、伊朗、朝鮮等其他任何西方認為壓制民主的主權國家?
4、誰來伸張正義
南聯盟是俄羅斯在巴爾干半島上的一塊基石,南聯盟和俄羅斯同屬東正教國家,南聯盟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米洛舍維奇是葉利欽的摯友。由於這些親密關係,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後,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利欽當即宣布派遣海軍艦隊前往亞得里亞海。俄羅斯的這一表態,讓世人感覺到俄羅斯的強硬立場,輿論紛紛猜測俄羅斯是否會直接參戰,對於俄羅斯這種伸張正義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幾天後,俄羅斯的立場突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派遣海軍艦隊的計劃變成了派遣三艘沒有任何作戰能力的偵察船,俄羅斯從武力支持南聯盟的強硬立場一下子倒退到戰爭的旁觀者,靜觀其變,按兵不動。俄羅斯這種不作為的立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改變,輿論普遍認為俄羅斯的外交立場不僅多變而且軟弱,還特別親西方。在那場戰爭初期,中國的立場與俄羅斯是一致的,呼籲和平解決爭端,反對武裝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人權高於主權」的論調。由於戰爭發起幾天後俄羅斯主動後退,向北約做出巨大讓步,一下子把中國推向前台,中國失去俄羅斯的外交配合之後,頓時成為西方孤立和攻擊的重點目標。5月8日,中國駐南使館被美國戰略轟炸機「誤炸」,三名使館人員犧牲,中國主權和尊嚴遭受嚴重侵犯,中國在那場戰爭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反觀俄羅斯,在戰爭結束之後,則大搖大擺地參與到北約的科索沃維和大合唱中去,成為戰後重建的主力軍。
利比亞危機發生後,在1970號和1973號決議的立場上,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的立場是一致的,這體現了伸張正義的力量在增長。在利比亞戰爭進行了兩個多月後,俄羅斯總理普京多次嚴厲譴責美國和北約踐踏國際法,超越聯合國授權,批評他們的行動就像是新十字軍東征!西方輿論對此反應強烈,認為俄羅斯、中國、非盟等國是在支持卡達菲獨裁政權。實際上,中國、俄羅斯等金磚國家和非盟都是伸張正義,維護國際法的尊嚴,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武力干涉別國內政,反對北約超越聯合國授權肆意妄為,狂轟濫炸,拉一派打一派的作法。應該講,這樣的立場是正確的,是符合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
但是,在實際的戰事發展過程中,由於北約加大了對反政府武裝的支持力度,導致戰場形勢逐漸對卡扎菲政權不利。此時,俄羅斯見風使舵,原則性立場開始出現動搖,逐漸後退,向西方立場靠近,與反政府武裝建立聯系。從5月份開始,北約開始制訂進攻的黎波里的作戰計劃,就在這一計劃正式實施之前的幾天內,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突然宣布要卡達菲下台,交出權利,並明確表態支持反政府武裝。之後,俄羅斯迅速宣布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唯一合法政府。這一立場的快速轉變令世界震驚!
中俄是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在1970號決議和1973號決議的醞釀過程中,相信雙方是進行過協商的,但在後來的立場轉變過程中,相互協商的可能性就不大了,雖然是戰略伙伴但似乎缺乏協作精神了。此時,中國再次像科索沃戰爭時期那樣,孤軍奮戰,完全暴露在世界輿論的火力攻擊之下,在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國尚未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的合法地位。中國伸張正義但力量微弱,支持者眾多但都不敢發聲,以英法美德意日俄為首的工業化國家主導著世界輿論,主導著利比亞戰爭,主導著利比亞的戰後重建,主持正義的中國卻處境尷尬。外國輿論指責中國偏袒卡達菲獨裁政權,國內某些輿論也隨聲附和,認為中國應該放棄不干涉別國內政的立場,轉而參與到西方的民主人權大合唱中去。
隨著利比亞戰爭接近尾聲,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掌握政權幾成定局,中國承認其合法性是遲早的事情。但是,我們如何擺脫尷尬的處境,如何在利比亞戰後重建中分得一杯羹,如何在國際事務中變被動為主動,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如何主動出擊,尤其是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如何正確引導輿論,為國家決策創造一個良好的世界輿論空間?
得標準者得天下。科索沃戰爭是人權高於主權、武力干涉別國內政的典範。西方借用科索沃戰爭的規範擺平了利比亞,創造了第二次法律實踐。下一個目標是誰?如果是敘利亞,中國該採取怎樣的立場,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事不過三,如果西方採用科索沃和利比亞模式擺平敘利亞,國際法準則是否將會改寫?「人權高於主權」、「武力干涉別國內政」、「強權政治」是否將成為未來的國際法新準則?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重大問題。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張召忠博客。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