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9-03-26

【人才告急】護理、建築、保安陷「生死難關」!靠機械人是唯一出路

  香港不少行業正面臨「有工冇人做」的苦況,有管理層甚至以「生死存亡」(life and death)來形容問題的嚴峻。

 

  護理界是其中一個重災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指出,香港現時的資助安老院約有一成八的個人護理員空缺,而且逾半數護理員年過五十歲,估計到2041年,需要額外三倍的護理員,才能應付人口老化的需求。

 

人手短缺遍及各行各業

 

  人手短缺又豈止護理界,飲食、建築、物業管理、懲教事務等行業都齊聲大呻「難請人」,有些行業無法吸引年青人加入,逐漸呈現老化現象。

 

  近年經常聽到年長司機發生的交通意外,令人扼腕嘆息。據運輸署的資料,的士、公共小巴和專營巴士司機的平均年齡分別約為58歲、56歲及54歲,全港近4,300名貨櫃車司機之中,逾八成年齡在50歲以上,保安工作也有同樣的情況。2018年中保安局的統計顯示,持有保安人員許可證的年齡百分比,55歲或以上各個組別的人數均錄得上升,惟18至54歲的組別則全線下降,證明人手老化並不是單一化,有關當局需加以關注。

 

科技應用是應對行業老化的主要攻略

 

  行業老化的問題可謂複雜又迫切,各行各業都謀求良策,應用科技成為主要攻略。外國有機構研究了地盤工地穿戴系統,只要建築工人穿戴上裝置,系統便能知道工人的所在位置,以便及時提醒潛在危險,這樣就算地盤監工不足,也可以減少如絆倒、跌低等意外的發生。台灣有醫院則引入了物聯網技術,透過裝有生理測量或傳感器的自動上傳系統、智慧護理推車、護理站電子白板等設施,減省部分醫護人員的職務,提升醫療效率。

 

  現今世代,社會經濟跟科技已經密不可分,而科技的發展正因應人類所需,協助提升人類生活質素及為社會解決問題。有了科技的幫助,即使行業人手持續老化,青黃不接,也不會影響業務運作,還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新科技締造了全新的工作職位

 

  越來越多企業考慮利用新科技管理業務,積極聘用新科技的專業人才,如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大數據專才、用戶體驗和人機交互設計師、機械人工程師和區塊鏈專家。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8未來就業報告》指出,預計到2022年,將有7,500萬個工作職位會被科技所取代,同時又有1.33億個嶄新職位的出現。而這些嶄新的職位正需要具備新思維的年青人參與,可為勞工市場注入活力元素。

 

  羅局長在網誌談及護理人手短缺的問題時曾說:「科技應用便是主要策略考慮之一。」應用科技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大趨勢,正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以配合大時代的變遷。為趕及數碼時代的步伐,我們要靈活學習、積極裝備自己,才能創造更大的工作價值。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

更多智慧城市5.0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智慧城市 #人口老化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