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8-27

【FOCUS】全民測試眾志成城 讓香港盡早復常!

  全民抗疫逾7個月的香港,下周二(9月1日)將迎來關鍵一役--港府「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俗稱「全民檢測」)」。雖說近期疫情略見紓緩,但新增個案很多仍屬源頭不明(周三(26日)新增24宗本地確診個案多達近半屬源頭不明);經歷圍堵、封關、限聚、停業……社區隱形傳播鏈欲斷難斷,此時轉變策略祭出全港大篩查,可謂事關750萬港人福祉。

 

  不過計劃尚未正式開跑,即遭遇重重質疑,包括「欽點中資」、「大海撈針」論、「假陽性」論、「侵犯私隱」論,甚至有「DNA送中論」等等;甚至有醫護專業人士直言不會參與檢測,更澆冷水稱「參與測試者過百萬已是幸運」,令人質疑「政治凌駕抗疫」。

 

全民抗疫逾7個月的香港,下周二(9月1日)將迎來關鍵一役--港府「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政府新聞處)

 

源頭不明比例高,社區隱形傳播鏈未絕

 

  隨著位於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火眼實驗室準備就緒,規模空前的新冠病毒全民檢測計劃進入最後倒數;自下周二起,全港十八區逾百個採樣中心將開啟運作,市民周六(29日)起即可登入網上系統進行檢測預約。

 

  經歷逾7個月的抗疫長跑,最新第三波爆發近日雖見趨勢向下,但反彈風險揮之不去。最大擔憂正是社區隱形傳播鏈未絕。以昨日新增24宗本地確診為例,源頭不明個案達10宗,佔比42%高過上周中期的35%,且遍及各行各業。

 

  鑑於此,開展大規模測試、找出隱藏患者切斷傳播鏈,無論是內地的成功實踐還是學者的理論佐證,都顯示此是能夠替代反反覆覆社交限制「收緊-放鬆-收緊」的唯一方法。哈佛大學薩夫拉倫理學中心早前發表56頁的研究報告《新冠疫情恢復路線圖(Roadmap to pandemic resilience)》,就將大規模測試、追蹤、配套隔離列作重啟社交及經濟的三大關鍵。

 

隱形傳播者無論多少,皆有助科學決策

 

  除了香港,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同在推進大規模檢測,各州都已擬定截至今年12月的每月計劃,以紐約市為例,預計9至12月每月測試人數均為200萬。

 

  與之相比,獲中央支援的港府擬在7日內(可視乎進度延長至不逾14日)完成全港檢測,效率無疑高出幾條街。但有質疑聲就指,現時疫情趨緩才推全民檢測是「浪費子彈」;而早前高危群組檢測的陽性個案比例低至0.04%,要找出隱形患者如「大海撈針」;加上考慮試劑的準確性、特異性,市民缺少緊逼感或積極性參與測試實屬可以理解。

 

設於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臨時氣膜實驗室已準備就緒。(政府新聞處)

 

  不過換個角度想,在疫情爆發高峰時測試固然陽性率更高,如美國4月時高逾20%。對香港而言,即使陽性率低至萬分之一,倘若有500萬市民參與測試,亦有望找出其中500個隱形傳播者;無論最終隱形傳播者是較500更多或更少,都能為政府決定下一步行動(如限聚、停業、興建更多隔離設施,抑或是放寬措施、紓困、重啟經濟等)提供科學依據,避免政策被動式見步行步或拖泥帶水。

 

私心蒙蔽「父母心」,最後埋單是市民

 

  至於坊間甚囂塵上的「DNA送中論」,同樣固然有過去一年港府權威、公信幾一鋪清袋的原因,但某些利益團體卻在此艱難時刻,利用港人的極重視私隱心理,將現象當故事大肆發揮。

 

  回想一個月前,港人為覓得一個病毒測試名額不惜在私家醫療機構外通宵排隊,有專業團體即建議港府派3000元資助市民往私家醫院進行病毒檢測;而現時港府將於下周推免費自願檢測,又質疑檢測是否有必要。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除了政治凌駕專業,背後恐是私心蒙蔽了「醫者父母心」。

 

  疫情之下,除了人人口罩傍身已成常態,店鋪執笠、學生「失學」、市民生活不便兼心情抑鬱……種種苦況是否瀕臨爆煲雖暫難定論,但坊間近日呼籲港府「再派錢」之聲不絕於耳,倘若隱形傳播久久難斷,疫情到秋冬再次反覆,香港仍有的七八千億財政儲備經不經得起一輪輪紓困措施;倘最後的安全墊失效,飯碗、福利受衝擊的恐是基層市民。

 

  當然,為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全民檢測、釋除疑慮。港府官員從特首到司局長理應以身作則,首當其衝下周最先進行社區採樣;而港人同宜眾志成城,為己為人地放下偏見、積極參與,讓香港盡早重振經濟、復常生活、重拾社交信任。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

更多FOCUS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新冠肺炎 #全民檢測 #隱形傳播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