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11-12

人民幣國際化的前因後果

  人民幣國際化,即人民幣可在國際市場中自由兌換,是人民幣變成國際貿易的交易媒介及成為其他國家外匯儲備的先決條件。這兩個都是中國政府所希望達到的目標,在中美關係惡化後,人民幣國際化的壓力更大,它甚至已變成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

 

  中央政府若真的要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她要面對甚麼問題?

 

(iStock)

 

自由兌換與匯率穩定 不能兼得

 

  匯率與貨幣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一國的貨幣制度無可避免地要受到所謂的「三元悖論」(Impossible Trinity)所規範。這悖論指出,資金自由流動、匯率穩定與貨幣政策自主權,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可能3者共存,3個特性最多只能選擇2個。中國此等主權大國,絕不會放棄貨幣政策的自主(例如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便沒有貨幣政策自主,貨幣量多寡是被動的)。那麼,餘下的選項只能是資金自由流動與匯率穩定二選一。現時中國選了匯率穩定這一項,那麼資金便不可能讓其自由流動,亦即不會容許其無限制地兌換。假如中國選擇人民幣在國際上可自由兌換,那麼匯率便會有一定的波幅。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怎麼辦?

 

  匯率有波動不是壞事,若這只是市場的一些調整,甚至可使到貿易盈餘或赤字不會失控。但一國的貨幣有一特性,使它與普通貨物的市場有很大分別。貨幣本身是一張張紙,並無內在價值,我們願意持有它,只是因為相信這些紙張(或在銀行帳戶中的數字)可換取到一些有使用價值的商品,假如有小部分人對此貨幣的前景突然失去信心,認為它會貶值,隨時可將此貨幣全部沽出,引致匯率動盪,其他人本來並不悲觀的,為求自保,也會被迫加入沽售行列,最終匯率可能完全失控,就如一間本來健康的銀行也會因謠言而被擠提致崩潰。因此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都不會對匯率的波動掉以輕心,常要用貨幣政策作出調整。

 

  長遠而言,人民幣會因中國的國力上升及匯價被低估了而升值,但中短期卻難說得很。若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以中國國力的蒸蒸日上,必會有國家把它用作外匯儲備的一部分。這當然會替中國帶來好處,就如現時的美國,開動印鈔機便可用之以換取別國的貨物一樣,別國拿到你的貨幣,也只是將其放在倉庫中不動。換言之,若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進而成為儲備貨幣,美元的霸權地位會受侵蝕。美國會想辦法衝擊人民幣的匯價,使其波幅增大,從而減低各國持有人民幣的意慾。

 

  人民幣國際化後,亦有可能成為國際貿易上通用的貨幣,即買賣時可用人民幣計價及支付。這對美元霸權又是另一威脅。現時不少國家若不得美國的歡心,美國可禁止這等國家使用美元作交易媒介,伊朗、俄羅斯等都吃過苦頭,甚至孟晚舟事件,也與美元霸權脫不了關係。若人民幣國際化,不少交易都用人民幣進行,例如可用人民幣買入石油,那麼,美元作為美國政府的一種武器,威力便會大減,美國政府當然不會樂見此事。製造機會,鼓動一些炒家去衝擊人民幣,是美國的戰略師可設計的事情,各國愈是見到人民幣波動,不敢沾手,美元霸權被侵蝕的程度便愈低。

 

  不過,要買空或賣空人民幣其實都不容易。人民幣現時的M2總量約等於36.13萬億美元,比美國的總貨幣量20.98萬億美元還大得多,再加上中國有3.2萬億美元及6,264萬盎士的黃金作儲備,只要體制設計及貨幣政策不出問題,重創人民幣是極其困難的任務。

 

人行推數碼貨幣 勢破美元霸權

 

  也要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只是走向儲備貨幣的第一步,要各國普遍使用人民幣作外匯儲備或作交易媒介要很長時間。在上世紀初,美國國力已超越英國,但也要到第二次大戰後,美元才明顯凌駕在英鎊之上。為何要如此長時間?當世界習慣了用一種貨幣作買賣時,突然有一個國家要用另一種貨幣,很易會造成不便,大家都不適應,不想改變。中國要打破國際上使用美元的習慣,所用的招數似乎是靠方便。人盡皆知,內地的電子支付深入民間,非常方便,現時連日常交易也少用實體貨幣。但內地的電子支付系統是商業機構建立起來,公信力不及中央銀行,人民銀行推動的數碼貨幣正好解決這問題。既然當人民使用過電子貨幣後很快便會領略其方便性,在國際收支上,同樣情況也可能出現。中國現時商營的電子支付系統已足可支持14億人民頻繁的日常買賣,就算將其擴充到80億世界人民的日常買賣,在電腦運算上也不算是很難的事,何況只是要處理大宗的國際貿易,不是日常生活的買賣?現時國際上輔助外匯交易的SWIFT等系統,技術上可能已過時,中國正可有條件逐漸進入電子支付市場,前途無限。但這同時又會動了美國的乳酪,美國不反撲,幾稀矣!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儲備貨幣 #美元 #人民幣 #電子支付 #數碼貨幣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