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貨幣制度 推動生產力
中國在一些城市中正在試驗一種官方支持的數字貨幣,此種貨幣若發展成熟,將來會對美元霸權造成重大衝擊。中國以數字貨幣為特色的貨幣系統能否取代美元,固然是一重要問題,我們將來須詳加分析,但大多數人可能會不了解貨幣一直都在演變,其演變對生產力及甚至科技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貨幣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若沒有貨幣,世界文明及科技很可能比現在落後一兩千年,為何如此?亞當史密在《原富》第一章第一節早已說明,生產分工是推動生產力進步的關鍵因素,勞動力分工,可使人各有所專,使自己的技能不停進步。但有了分工,卻又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必需要有貿易,互相交換自己的產品,否則便只能消費自己生產的缺乏種類的商品。分工加上貿易是自古至今經濟活動的基礎,但這需要條件,便是要有交易的地方或機制,即市場,及使到交易變得效率高的貨幣。
物物交易 阻貿易活動
若無貨幣,貿易便變成物物交易,麻煩便大了,這需要所謂的「需求雙重巧合性」。例如我有一頭牛,但想換來一袋米,那麼我便要跑到市集中找找有多少人有米可換,但有米之人並不一定對牛有興趣,我需要尋尋覓覓,看看能否找到一位有米而又需要牛的人才可能完成交易。此事的交易成本太大,貿易活動一定滯塞,缺乏了貿易,人民只能退回沒有分工甚至人與人之間生死不相往來自給自足的世界中。採菊東籬下的桃花源世界雖使人嚮往,但此種世界是生產與消費未經組織化的世界,生產力與科技都難以發展起來。
人類還算是聰明的,已有考古證據顯示,巴比倫在幾千年前已有市場,後來更有了貨幣。較原始的貨幣可能是貝殼,也可能是銅、鐵、金、銀等貴金屬。有了貨幣,大家買賣,便可以此為媒介,不用受制於物物交易,有了貿易,及有了等同市場血液般的貨幣,分工生產便變成可行,供應鏈及大規模生產逐漸出現。不過,用有價值的實物作貨幣也有先天性的缺點,它們的供應常會出問題,例如找不到足夠的金銀銅鐵便怎麼辦?羅馬帝國所發行的金幣,常被人刮走部分的金,以致它的價值比不上它鑄在幣上的面額值。
宋朝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創新年代,那時的人石破天驚地發明了與貴金屬性質上完全不同的紙幣,為貨幣、經濟管理及市場組織帶來全新的局面。唐朝時有所謂飛錢,其實只是一種匯款制度,不是貨幣,後來還被禁了,其後的所謂大唐寶鈔,是後人的托古偽作。北宋時因為蜀地山多,用的貨幣是鐵錢,太過沉重,交易不便,有人把鐵幣放在倉庫中,再弄出存倉的收據,這些收據便可用作交易的媒介。此種收據演變為一種叫交子的物事,便是紙幣的雛型。真正的現代意義上的紙幣是南宋的會子,其數量由政府控制,亦只有政府才有權發行,違令者斬。會子背後有實物儲備作支撑,但不是,也不需要,百分之百的儲備。宋孝宗是個好皇帝,為了監管會子,常常無心睡眠。劉亦菲的《夢華錄》在表現宋朝文物與生活上十分考究,香港拍不出此種劇集,但內中提到北宋時有用飛錢而沒有提到交子,我十分懷疑編劇是否正確。
有了紙幣,政府便多了一種理財工具,可靠印鈔票去支付自己的開支,但這當然會引起通脹,不能濫用。但這誘惑力太大了,南宋末年的政府要與蒙古人打仗,也就大印鈔票,終於通脹把整個制度擊垮。明太祖朱元璋也懂得發行紙幣,但很快他又犯同一錯誤,紙幣制度崩潰,要靠白銀做貨幣。中國並不擁有足夠的銀礦,明中葉以後,白銀主要從美洲的玻利維亞及日本而來。自1572年後,明朝大量輸出當時最吃香的工業產品絲綢、瓷器、茶葉等,經馬尼拉用西班牙大帆船運到墨西哥作中轉站,再運去歐洲,回程便是運回白銀,當時世界上的第一條唐人街在墨西哥城,有近兩萬華人在那邊做生意。有明一代,雖有了白銀作貨幣,但付出的代價卻是無數產品需要輸出,換回的卻是沒有多少直接使用價值的白銀。在清代,英國人連白銀也不願意付,改為用鴉片,這是後話。
美元背後 乏實質支持
現代的貨幣體系比宋朝的紙幣又進一步的演變,鈔票變成「法定貨幣」,背後並無實物作支持,你拿一塊錢美鈔到美儲局兌換,她甚麼也不會給你,只會給你另一張一元紙幣,你為甚麼信這張紙有價值?鈔上只印明︰「In God we trust」,不作任何其他承諾。不單如此,你若用美元做一些美國政府不喜歡的事,例如與伊朗做生意,她還會制裁你,此之謂「美元霸權」也。
(iStock)
有了美元作為行通世界的通貨,全球化經濟更加徹底,國際供應鏈也愈完備複雜,全球的生產力也大幅增加,當然美國從中獲利巨厚。但以美元為核心的貨幣,其背後只是兩手空空,美國的儲備還不到香港的30%,能否維持下去?如何維持下去?這套貨幣體系背後也有一整套金融科技配合著,但這套科技,恐怕也避不過不斷進步的科技的挑戰,中國的電子支付系統及數字貨幣,大有可能代表世界的未來。以後再談。
轉載自: 晴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