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美國社會撕裂加劇
美國政府常會為世界及美國人民帶來驚訝,為何這個政府如此喜歡製造敵人,盡做損人害己之事,而不把更多的資源用在化解自身內部矛盾之上?若說這政府完全不肯花錢去化解社會矛盾,也不全對,眼見政府難以借到足夠資金供其冷戰及熱戰之用時,也殺伐決斷,迅即大幅加息。這可使它借到錢,經濟也能出現短暫繁榮,但借來的錢不是免費午餐,將來是要還的,而且利息一樣要還,把今天的財困推到將來,並非好政策。
我聽過一種說法,美國自己鬧出內戰的機會比台海戰爭的概率還要高。我不判斷哪種概率高一些,但卻同意美國社會矛盾非常嚴重。最近一宗事件反映出美國的精英也在嚴重分裂,此事可大可小,隨時可癱瘓美國社會。
美大學校長聽證 回應惹爭議
事緣在12月5日,美國國會邀了麻省理工、哈佛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三位校長到國會聽證,期間一位共和黨女議員對三人都問了同一問題:「若有人在(校園)呼籲要對猶太人種族滅絕,是否有違反校規?」三位頂尖名校的校長都被認為在支吾以對,不願斬釘截鐵地表示此事有違校規,而是要看看前因後果才可定論。這些校長的回應在政界及學界弄得沸沸揚揚,美國政府譴責他們,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馬吉爾(Liz Magill)被迫下台,其校董會主席也一樣辭職,期間有巨富表明,馬吉爾若不辭職,便不再捐錢。哈佛的校長有數百教職員力撐及校董會支持,不用下台。麻省理工的校長是猶太人,很難用反猶太名義要她離去,但暫未知兩位校長將來如何收場。
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馬吉爾因無明確表示呼籲種族滅絕猶太人屬違反校規,在壓力下被迫下台。(AP)
為何那位共和黨女議員會對三位校長都有此一問?原來校園中有人(可能是巴勒斯坦人的同情者)喊出要將「起義」(Intifada)全球化的口號,有些猶太人認為口號的意圖便是要在全球滅絕以色列及猶太人。此事是否可如此理解,我們可暫時不論,但三位校長的表現確並非盡如人意。
我反對恐怖主義,但更反對殘暴程度更高的種族滅絕,亦曾多次撰文,指做事不能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巴人受以色列打壓多年,哈馬斯用上了恐怖主義襲擊,有其因由,但手段是錯誤的。為甚麼世上大多數國家及不少以色列人民及猶太人都要以色列停火?原因恐怕是以色列政府用上了種族滅絕的手段,使人反感。我認為三位校長的回應可以十分簡單,便是立場鮮明地反對恐怖主義及一切形式的種族滅絕,道德上這絕對站得住腳。也許校園中有人在鼓吹要滅絕猶太人及以色列,這些人可能是一些左派極端分子,思想不通,也不會成事,校長反對他們又有何妨?反對以色列屠殺巴人更是正確。
倘觀點政治不正確 易遭狙擊
這些名校校長當然都不是愚笨之人,為何沒有無條件地反對種族滅絕?我相信原因是近十多年來,美國校園出現了一種風氣,便是事事都要講求是否政治正確,若觀點被認為政治上不正確,容易受不明人等狙擊。美國政府及媒體雖然大力替以色列辯護,反對以色列的敵人會被建制認為是政治正確,但因以色列政府殺人如麻,校園中也顯然存在著一股正氣,不滿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種族滅絕。若校長被認為偏袒了以色列及猶太人,隨時會被學校內外的一大批精英認為政治上不正確,這是校長們不願見到的。
在哈佛校園外,有支持加沙巴勒斯坦人的人士向學生派發傳單。(AP)
整個事件揭示了好幾個深層次矛盾,頗為複雜。美國的左派本來不一定反猶,但現時以色列政府做得太過分,這些左派也包括不少有正義感的猶太人,及政治上較中立的中間派,都變成同情巴人。猶太人掌控了傳媒及金融,民主黨及共和黨都不敢反抗。美國政府會因而跌入十分尷尬的陷阱中。
校園大規模反美助戰 機會低
首先是它與一大群學術精英產生矛盾。美國的傳媒及財閥雖然站在以色列一邊,但知識分子不見得都會這樣,校園中及社會上同情巴人的聲音仍會此起彼伏。美國支持以色列等於與中東諸國為敵,不利美國維持中東的穩定性,並且難以集中力量對付中國,這點不符美國政府的利益,美國政府應感到進退兩難,十分苦惱。
美國支持以色列等於與中東諸國為敵,難以集中力量對付中國。(AP)
民主黨的困境比共和黨更大,後者因不是執政黨,空間更大,自己雖然也不敢得罪以色列,但卻可把社會中的不滿都歸咎於民主黨的無能。不過,美國社會中反對以色列同情巴勒斯坦的人雖然很多,校園中會否出現如越戰時期般大規模的反對美國資助俄烏戰爭或以巴戰爭?不大可能。越戰時美國士兵是被徵召入伍送死的,所以年輕人反對,但今天美軍用薪水吸引人民當兵,人民不用被迫送死,這便化解了一個大矛盾。不過,假以時日,社會中的撕裂仍會屢屢出現。
(本文原載於12月22日《香港經濟日報》)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