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鼓勵生仔措施多,仍不夠實際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天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可說是回歸以來最好的,方向正確,具體內容多,只看公務員能否認真推動和執行了。
香港既面對人口老化問題,還要應付持續低企的出生率。
生育率低,對繼續發展經濟構成系統性風險。為了催谷生育率,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可謂法寶盡出,在支持新生家庭方面,共有四項措施:
1、向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2萬元現金獎勵,為期三年
2、提高新生家庭與居所有關的稅項扣除限額至12萬元
3、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預留資助出售單位10%配額,讓有新生嬰兒的家庭抽籤及優先選樓
4、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讓有新生嬰兒的申請公屋家庭,可縮減一年輪候時間
各項措施中,以李家超口中的2萬元利是,和輪候公屋時間縮減一年最為吸睛。但說到實處,卻似乎未必能大幅提高生育率。
截至今年8月,家計會調查顯示本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由5年前1.3個跌至0.9個,創歷史新低;去年只有3.25萬名嬰兒誕生,連續3年錄雙位數跌幅。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中,香港女性生育率全球最低,一生平均只生育0.8名子女。
兩個數字均顯示,香港的生育率低的現實。其實生育率下降,不是香港獨有,先進經濟體如英、美、歐洲和日本如是,周邊國家地區如南韓、新加坡、台灣如是。
在現時年輕夫婦眼中,生不是問題,能否教得好才是問題。(資料圖片)
不同國家早已推行鼓勵生育政策,例如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他們早在2001年就鼓勵生育,起初生第一胎有約3萬至4萬港元津貼;政策推行超過20年,現在誕下第一個和第二個新生嬰兒的父母,可獲11000坡元(折合約63000港元)現金獎勵,之後每個新生嬰兒,獎金更增至13000坡元(折合約75000港元)。
除金錢鼓勵外,生了第一胎的家庭亦有5000坡元(約28500港元)扣稅額。新加坡政府還為每個新生嬰兒開設兒童發展戶口,並存入5000坡元(折合約28500港元);在孩子12歲前,父母在該戶口存入多少款項,政府作相同配對供款。
此外,新生嬰兒父母還有購買組屋優先權,並有8萬坡元(約45萬港元)資助;而且託兒資助每月最多600坡元(約3400港元)。即使如此,新加坡的出生率仍然低企,只比香港好一點,2021年出生率只有1.2個。
南韓政府最積極,據報過去十幾年花了上千億美元刺激生育,不但嬰兒出生有金錢鼓勵,每月又有津貼,福利還包括孕婦醫療費用、不孕症治療和保母服務等。現實是南韓出生率持續偏低,2021年只有0.81個,和香港差不多。
台灣地區同樣面對出生率低的情況,2021年只有0.98個。當地政府亦以金錢鼓勵生育,台北市現為第一胎嬰兒提供4萬元台幣(折合約9600港元),第二胎和第三胎的金額也酌量提高。
從新加坡和南韓的經驗看,不管政府多出力,似乎都無法挽回一直向下的低生育率。要知道生兒育女不僅是生育那麼簡單,生育是短期,養育是中期,還有最重要的教育,是長期。
政府鼓勵生育,著重短期成效,即使加入不少養育過程中的便利措施,仍未必能打動父母決定生兒育女。因為現在社會,教育是許多年輕夫婦的著眼點,生不是問題,教得好不好才是問題。
話說回來,今時今日香港房屋供應不足,樓價居高不下,令年輕人無法構築安樂窩。現在推出的「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只預留出售單位10%配額,讓肯生兒育女的家庭抽籤和優先選樓,吸引力有多大?
那個「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亦只是讓有新生嬰兒的申請公屋家庭,可縮減一年輪候時間,他們的輪候時間仍要起碼4年。試問孩子0到4歲仍生活在劏房或面積不大的地方,對孩子成長有何好處?
若果按行政長官李家超說特區政府覓地,已經找到比未來10年計劃需要的30萬個公營房屋更多10萬個,合共40萬個的話,倒不如把那多出來的10萬單位,向願意生育子女的家庭編配一個,相信誘因更大。
今次政府鼓勵生仔措施多,仍然不夠實際。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