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2-23

猶豫未決的拜登對華政策

  拜登上台已過一個月,針對前朝的「糾偏」措施是雷厲風行,充滿凡是派風格:凡是特朗普的政策,都要糾正過來------除了絕大多數針對中國的新冷戰措施之外。這些措施包括:在貿易戰之下強加給中國的高額關稅,對中國企業的打壓措施,對中國科研和大學交流的「制裁」措施,以及對中國邊疆問題的干涉,恰好等於中國外長王毅對美國提出恢復對話的四個前提。

 

(CNS)

 

  不少論者都從拜登外交團隊中的成員背景來推測其對華政策傾向,2月10日拜登更親訪國防部,成立專門工作隊,啟動對華戰略的研究。去年年底,他的白宮幕僚長(當時候任)更提出,中國是未來美國五十到一百年的最主要威脅和競爭對手,但不是敵人。於是乎得出結論,拜登對華政策會繼續強硬,至少不會比前任弱。但筆者認為:

 

  第一,這個結論是永恒正確的廢話。重點不是去比較拜登民主黨人與特朗普誰更強硬,彼此都不會放過中國善待中國,這已經是美國從精英到社會的共識;重點是在兩黨同樣視中國為對手的前提下,到底民主黨會有甚麼有別於特朗普或者共和黨人的新花樣。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特朗普是對中國一邊笑著一邊捅刀子,那麼拜登政府呢?繼續捅刀還是改用棍打?(也就是換新招數)還是保持捅刀同時再用棍打?(也就是不改變特朗普的措施,再作增量的新打擊措施)至少從短期而言(也就是兩年後的國會中期選舉之前),應該是後者居多,雖然這新的棍子到底是甚麼,拜登政府頗犯躊躇。

 

  第二,拜登訪問五角大樓之舉,恰恰證明了他這種所謂的「是對手、非敵人」對華戰略,根本就沒有成熟成形!所以才需要委託研究人員去進行具體的研究。雖然這種研究主要放在國防和國家安全方面,但這也正是美國對華政策最難下決策之處。正常來說,一個參選總統的政黨團隊,本應在選舉前就已經對如此重大的政策問題有所研究,並提出政策綱領。勝選上台之後,就直接拿來使用,變成政策,而不是上台之後才去研究該做甚麼和該怎麼做。

 

  第三,大西洋理事會撰寫的《更長的電報:邁向新的對華戰略》,赤裸裸地宣揚「擒王」戰略,而拜登在2月4日發表的外交政策演講,許多論者又覺得與這份文件高度吻合。其實,他只不過是老調重彈,外加幾句對中國領導人的批評,與其說是在威脅警告中國,還不如說是對美國選民交功課,證明自己在對華問題上不會比前任軟弱。然後加上一句:「如果符合美國利益,還是願意與中國合作的。」無獨有偶,2月17日,美國全國商會發表重量級報告,明確指出如果中美全面脫勾,美國代價巨大,這變相佐證了中方提出的「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拜登團隊從政經驗豐富,應該非常清楚民主選舉社會常常出現的一個悖論現象:身心不一。或者用內地網絡潮語來說,就是嘴巴很硬,但身體很誠實。政治精英們很清楚知道,廣大選民們儘管對某個對手國家態度非常強硬,但往往意識不到自身利益是如何與這個對手國家捆綁一起的,但政治精英很清楚這個,結果就不得不面臨一個兩難:到底應該屈從社會大眾的強硬取態,還是應該實事求是作出有利社會利益的政策?到底是要尊重社會感受,還是要謀求社會利益?目前拜登團隊顯然先顧及前者而打嘴仗,同時吃前任強硬政策的老本,至於後者如何協調,一來在演講中玩彈弓口而留有餘地,二來還是等各種智庫提出研究報告再說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

更多飛常談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拜登 #中美關係 #對華政策 #特朗普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