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
英國移民政策「挑肥揀瘦」不易為
移民是一個永久的話題。政府的移民政策主要涉及規定哪些外國人為合法移民,允許其長期居留;禁止哪些外國人入境;如何處理非法入境者,包括各種難民。6月29日,英國上訴法院裁定,政府將非法入境者安置到非洲國家盧旺達的政策屬於非法,因為盧旺達不能被視為安全的國家,被送到那裏的人可能會被驅逐到他們自己的祖國,令這些尋求庇護的人面臨迫害和其他不人道待遇。
有輿論認為,這一裁決令英國首相辛偉誠(內地譯作蘇納克)的執政能力受到衝擊,因為處理非法入境者涉及人道和政治因素,在這個遣送非洲的政策推出後,一直有人批評英國政府不人道。現在法院裁定其非法,只會進一步打擊政府的公信力。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英國政府公布的最新移民數字,去年進入英國的大部分外國人並非這類非法偷渡者,而是手持有效簽證的合法移民。換句話說,這些飢寒交迫的難民並非「外國移民擠佔各類公共資源」的主角,不應成為政府減少移民人數的重點目標,真正應該做的是壓縮某些類別簽證的數量。
難民涉及「道德高地」,政府「做騷」不計工本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5月公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外國人淨增60.6萬(這裏指常駐超過一年的外國人),而2021年這一數字只有不到45萬。若按新增移民的簽證來分類,與求學相關的移民人數位居第一,達36.1萬,獲發此類簽證的是外國留學生及其配偶和子女。其次是歐盟以外持工作簽證來英國打工的人,從2021年的13.7萬猛增到23.5萬,幾乎翻倍。這兩類人佔了移民總數的一大半,而以各種理由申請避難的外國人只有7.6萬人,但有關難民的爭議卻經常成為報紙的頭版頭條,因為它涉及「政府的道德標準」,影響政府領導人的民意支持度。
英國面臨的非法移民問題與全球範圍的偷渡潮密切相關。世界各地戰火不斷,天災人禍頻繁發生,導致非洲許多國家和亞洲少數國家的人四處逃難,尋找生活出路。一些人跋山涉水抵達法國北部,嘗試乘橡皮小艇橫渡英吉利海峽前往英國,或藏身於貨運卡車上,穿越英法海底隧道偷渡到英國。一些橡皮艇翻沉,導致偷渡者死亡。這類殘酷場面的照片和視頻在社交媒體廣泛流傳,引起公眾的不安與憤慨。英法兩國政府互相推諉,但都難逃其咎。
在約翰遜政府時期,英國與盧旺達談判商定,由英國支出一大筆錢,將截獲的非法偷渡者送往盧旺達安置,目的是令那些試圖偷渡去英國的人知道,他們即使偷渡成功也沒機會留在英國。同時這也可以讓英國民眾感覺難民問題有出路了,減少對政府的抱怨。然而盧旺達在最初試驗階段只能接收幾百人,日後也只會根據情況逐漸擴大規模,面對每年的幾萬人名偷渡者,這個計劃實屬杯水車薪,而且至今還停留在紙上。送偷渡客去盧旺達可以節省政府開支嗎?根據6月26日英國內政部公布的預算,送一位非法入境者去盧旺達的花費將高達16.9萬英鎊,比在英國安置一名偷渡者還要多花6.3萬英鎊。難怪有人懷疑,英國政府不計代價來推動此事,是在搞「形象工程」。
工作簽證面對市場,留學簽證「人財雙收」
在英國,選舉決定輸贏,政客必須隨時關注自己的民意支持度。與此同時,政府領導人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各種政策,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要,以便打造「有為政府」的正面形象。大量發放工作簽證和留學簽證就是政府官員這種思路的產物。
(Shutterstock)
英國廣播公司(BBC)不久前的一篇報道提到,英國護士等職業嚴重缺人,如果外國人掌握相關的技能,便較易取得工作簽證。這類簽證實行積分制,申請人需要得到70分。假設一位大學研究人員提出申請,他已有的積分如下:已得到一份工作(20),該工作達到了一定的技術級別(20),會講英語(10),有理工科的博士學位(20),年薪2.2萬英鎊(0)。這位申請人薪水較低,但仍能滿足70分的要求。針對不同職業,英國政府設定了不同的分數標準,甚至對到英國摘水果的季節性工人都有專門的簽證。這種安排可以滿足英國市場的需求,保證人手短缺的行業能及時填補空缺。
但從吸引人才、提高創造力的角度考慮,英國更重視外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的貢獻,所以去年這方面的移民人數最多。實際上,這不僅是為了吸引人才,也是為了吸引錢財,因為外國留學生要支付遠高於英國人的學費。據一家名為Universities UK的民間機構測算,每年外國留學生對英國的財政貢獻高達400億英鎊,而且他們的學費是英國很多學校不可或缺的收入來源。
就移民政策而言,英國政府一直是「挑肥揀瘦」,按市場需求來分配簽證名額。但眾口難調,當民意出現反對聲音時,政府會迅速轉舵,以免引起公憤,形象受損。最近的一個例子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大多數留學生是未婚青年,但去年發放的留學類簽證中,包含8.5萬個留學生配偶或子女的簽證,這一數字被媒體披露後,很多人表示不滿,批評政府濫發簽證給「無貢獻的移民」,增加英國社會福利的負擔。英國內政部迅速回應,從2024年1月開始,這類從屬簽證將只發給研究型研究生(多數為博士生),以免留學簽證「被濫用」。可見,有媒體監督和民意壓力,政府有可能及時糾偏,避免一條道走到黑。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