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10-30

東北亞再起風雲,朝鮮半島或捲入混戰

  正當以哈戰事擴大至中東區內什葉派的「抵抗之弧」,共同抵抗以色列,最近似乎有再擴大成地區戰爭之勢,與此同時,俄烏戰爭也停不了,並且亦有擴大的跡象,最令人擔憂的是,朝鮮疑似走進來了,最近首爾政府指控平壤軍援俄羅斯,還派兵協助俄國攻打烏克蘭。韓國告狀告到北約去,大有你向俄羅斯靠攏,我則找來北約做靠山,令到朝韓關係進一步惡化,朝鮮半島再度被推向戰爭邊沿。想不到,從歐洲到中東烽火,現在再伸展到東北亞的地緣衝突,世界實在吃不消。

 

從歐洲到中東烽火,現在再伸展到東北亞地緣衝突,朝鮮半島再度被推向戰爭邊沿。(Shutterstock)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首爾和平壤的矛盾就如雞和雞蛋,已難說清楚誰是始作俑者。當朝鮮於2020年指控韓國容許脫北者向朝鮮國民大肆作出反朝宣傳,憤而炸毁和韓國的聯絡辦公大樓,令兩國中斷聯絡,關係惡化。另方面韓國反指平壤恢復試射導彈所謂何事,繼而雙方軍演頻繁,甚至在半島西部海域互相擦槍走火,跟著兩國衝突如滾雪球加大,你一拳我一脚。

 

  朝鮮終於去年宣佈韓國為敵對國家後,便中止與首爾過去多份和平協議,以及所有溝通機構,這本已令到半島局勢非常緊張,怎知近期烏克蘭和韓國相繼刹有介事地揭發,朝鮮暗助俄羅斯介入俄烏戰爭。本來此情報還未得到證實,但朝韓關係立刻跌到冰點,這由於金正恩和普京的軍事聯盟令到韓國的尹錫悦政府感到受極大威脅,更何況剛在俄國通過的《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條約》,定明其中一方受到他國軍事威脅時,另一方有義務提供援助。

 

朝鮮去年宣佈韓國為敵對國家後,中止與首爾過去多份和平協議。(iStock)

 

  朝鮮背後有俄羅斯,韓國背後則有北約已是不爭的事實。自2022年起韓國首先被接納出席北約峰會,之後該國便成為北約峰會的常客,更可在北約總部設辦事處,皆因北約已有東擴計劃,並配合上美國的「印太戰略」,再透過《韓國與北約個別性夥伴關係計劃》,韓國不僅是美國在東北亞的「代理人」,現在已儼如北約在亞洲的代表,而這種格局也有其歷史的淵源。

 

  事實上,朝鮮半島於1910年被日本吞併之前,一直處於統一狀態達1300年之久。直到日本二戰末投降後,美蘇兩大強權便瓜分半島,蘇聯助金日成建立以社會主義為主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美國則助李承晚建以資本主義為主的大韓民國,但南北兩邊企圖都統一對方,遂爆發韓戰,時為1950年,新中國才剛成立一年。

 

  南北陣營的外國支援隊伍各就各位,蘇聯自然站在朝鮮一邊,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則助韓國一臂之力,中國共產黨剛成立共和國原本自顧不瑕,但時任美國總統杜鲁門竟口出狂言表示,在他眼中,中朝是沒有邊境的。言下之意,美國可以從朝鮮一路打到中國這邊來。此刻,新中國有感和朝鮮唇亡齒寒,唯有派兵保衛朝鮮,阻止美國把戰線推到中國去。中國一共派出24萬志願軍,結果犧牲了19萬多軍人,這成為中國一頁抗美援朝的悲壯歷史。

 

  就在今次朝鮮半島再次陷入危機之際,我剛巧身在中國丹東的鴨綠江。依在鴨綠江江畔,望著對面的朝鮮,這個中朝邊境的距離比香港島隔著維多利亞港,往九龍望過去還要近,就好像伸手即及,難怪每次半島危機,北京都會特別緊張。不僅政府,東北地區的居民告訴我,他們亦非常擔心半島的局勢,只是一岸之隔,如果對岸有何風吹草動,他們這邊也會立刻豎起耳朶,敏感起來。

 

中朝邊境鴨綠江只是一岸之隔,東北地區居民難免擔心半島升溫的局勢。(Shutterstock)

 

  中國和朝鮮有條「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可是今次金正恩明顯要和俄羅斯發展另一軍事聯盟,中國怎樣看待這兩個鄰國愈見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這都是個非常切身的問題,我們不禁問,中國會否不由自主地被拖進俄朝兩國關係?如是者,東北亞的地緣政治變得愈來愈複雜了。

 

  在中美於亞太區進行激烈博奕的大格局下,俄羅斯亦與北約在烏克蘭展開角力,想不到大國的互鬥亦牽扯到朝鮮半島南北兩韓各自靠邊站和進行自己的佈局,南邊是美日韓聯盟的勢力,現再加上北約;北邊是朝鮮拉著俄羅斯和中國,令中國必須重新審視在半島的角色,以至在整個東北亞地區的部署調整,由被動轉為主動。萬一朝鮮半島發生戰爭,這可以隨時會是一場大混戰,比中東戰事不遑多讓,而且影響可能更為廣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容我世說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容我世說 #朝鮮半島 #大國博弈 #朝鮮 #韓國 #杜鲁門 #志願軍 #抗美援朝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