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4-16

推廣STEM教育 42Lab創便攜生物實驗室

  一場新冠肺炎,更凸顯科技的重要。政府於2015年的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推動STEM教育,專注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4大範疇,以培養學生創造、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科浪潮席捲全球,港大物理學博士生吳卓光深諳,本地缺乏生物科技及人工智能等專才,遂研發出一個手提箱大小、便攜式實驗室,鼓勵學生動手,從小培育完成新奇有趣的實驗。

 

生物科技公司42Lab創辦人吳卓光表示,目前中小學客戶比例為2:8,未來將加快中學實驗套裝的開發工作,瞄準潛在客戶群。

 

  「談起STEM,不少人想起Coding、機械人或寫Apps,但今時今日所傳授的知識,應該要20年後都有用,否則很易被社會淘汰。一個新冠肺炎來襲,足見社會對生物科技的認知非常有限,教育應該給予學生更多選擇。」吳卓光於2017年在新加坡創立生物科技公司「42Lab」,現為香港大學創新與創業中心iDendron孵化計劃之一,專注設計STEM教育工具--便攜式生物科技實驗硬件。

 

一套便攜式實驗室裝置可創出18個實驗組合,另配備App供日校教師監察學生表現。

 

  一個手提箱大小的盒子,擁有離心機、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機等設備,能創出18個實驗組合,包括微生物發酵、DNA提取、模擬機械人等。為吸引學校引入,價錢就要相宜,整套設備僅售250美元(約1,940港元),儀器準確度則不及專業級。

 

  該產品自2019年初推出以來,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已有25間中小學使用,並於書局上架,定期在新加坡科學館舉辦STEM工作坊。以新加坡為起點,再回流香港發展,屬取易後難。「香港8成以上中小學是津貼學校,向獨立校董會負責,要逐間叩門;新加坡主為官校,只要與教育局傾成合作,便直接打入所有學校。」

 

家長選科求實用 傳統觀念難改

 

  他形容,在亞洲地區推廣STEM教育非常棘手。「家長作出升學選擇時,唯一考慮到底學了對將來有沒有用?培養學生寫Apps、發展成興趣不難,但最終有多少人肯投身該行業呢?」早於10年前,美國開始實踐「生物駭客」理念,借助實驗性科技來改造或增強人體,例如成立「開放胰島素計劃」,讓糖尿病患者自行製造平民價胰島素。「生物科技可以很賺錢,對社會貢獻大,相關實驗原理簡單,中學生亦能完成。」

 

  科學風氣不盛,與政府施政也有關。香港具備發展生物科技的優勢,由港大醫學院開發,用以檢測新冠病毒的快速核酸擴大檢驗測試,全球就有超過40個國家使用。「本地醫學研究出色,新加坡想抄亦抄不來,問題是創科人才需時培養,政府是否願意燒錢?」

 

  雖然近年港府大手筆撥款數百億元發展創科,卻被批評不夠進取。比如推動金融科技多年,數碼個人身份「智方便」今年第四季才推出,不利客戶及企業處理綫上財務;日本電子身份證My Number以及英國Verify系統,早於2016年面世。「政策必須一次過計劃好,整合各部門資源,方能促進創科生態圈發展。」他慨歎:「很多時只是差少少,一些政府跟投的項目,私人企業不敢用,政府內部能否帶頭應用,再推向消費市場?」

 

  面對新冠肺炎痛擊,多個國家早就實施停學,他坦言生意「跌足8、9成」,原本進軍泰國、越南等地的計劃亦告延後,正考慮增設網店零售。暫已與10間本地中小學、國際學校洽商,他相信疫情過後,社會對生物科技及公共健康衞生的需求,會大幅增加。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