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聯儲政策收水 評級機構發難
兩個女人發話了,兩個瘋男怒懟著,兩個國家被降級,蘋果手機賣不動——上周市場情緒比較慎重。上周聯儲會議和英國首相講話都是計劃之中的,市場反應卻大過預期。美國啟動了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同時公開市場委員會維持了今年三次加息的前瞻指引,市場突然對12月升息感到一陣顫慄,利率期貨市場對年底前再次加息的預期由會議前的43%上升到70%,美元驟升,美債驟跌,不過美元強勢僅維持了幾個小時,市場收復部分失地。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一度升到2.29%,最後以2.26%結束,一周升了6點。英國首相梅在意大利發表談話,主張2019年脫歐之後英歐關係繼續維持兩年不變,英國願意為脫歐支付200億歐元分手費,並暗示費用上有加碼的可能。歐洲談判對手表示審慎歡迎,不過外匯市場卻不買帳,英鎊反轉貶值。接下來穆迪調低英國的主權評級一檔,英鎊進一步受壓。標普上周也調低了中國的主權評級,不過市場反應不大。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發言時威脅「徹底摧毀朝鮮」,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表示以超強硬措施回敬,市場對瘋老頭vs火箭男的嘴炮似乎感到麻木。蘋果正式發售iPhone8,消費者反應不算熱烈,全球最大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連跌了五天。上周OPEC減產執行率創出新高,石油價格繼續上揚;中國收緊環保條例,產能被壓縮,鐵礦石等黑色金屬慘遭滑鐵盧。聯儲收水,美元走高,黃金輾轉下探。
美國聯邦儲備局上周決定,10月開始減少資產購買計劃中的再投資比例,初始期每月減少再投資100億美元,額度逐步增加到每季度500億美元。聯儲正式開始退出QE,為其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瘦身,不過規模上就極為克制、溫和。貨幣當局下調了部分經濟預測,溫和降低了中期加息的目標,不過惹人注目的是維持今年第三次加息的前瞻性指引。主席耶倫在隨後的記者會上重申了目前通脹弱勢是暫時性的判斷,相信CPI最終會回到2%的政策目標水準,此言論被市場認為比較鷹派,匯率和相關資產價格應聲作出反應。聯儲決策者在啟動tapering之時,非但沒有在利率立場上安撫市場,反而擺出了倔強的姿態,的確有些出人意料。不過筆者並不認為耶倫團隊在判斷通脹前景上真的很有自信。通脹與失業率呈負相關分佈,幾乎是經濟學的一個定論,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被此假說洗過腦,聯儲的經濟學家也不例外。然而,這個世界正在面臨一些結構性變化,這些變化會不會顛覆舊有的經濟學定律,就見仁見智了,其實公開市場委員會委員們也在發出不同的聲音。12月加息的可能性的確上升了,不過並非必然,明年新的決策層如何看待通脹壓力更是未可知。
S&P上周下調了中國長期主權評級至A+,展望轉為中性。該評級公司指出長期強勁的信貸增長加劇了經濟和金融風險,中國財政部專門召開記者會,稱之為「錯誤的決定」。中國在過去幾年出現了過度的信貸擴張,債務比率直線上升,由此帶來金融風險。這是盡人皆知的,不僅三大評級機構對此表示擔心,中國政府的金融工作會議上也表達了類似的擔心,「去槓桿、防風險」被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筆者相信這是正確的、必須的。由於中國的絕大多數債務屬於內債,而且資金跨境流動受到限制,海外衝擊觸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大,境外評級機構降級的殺傷力其實有限。但是必須警覺為甚麼三大評級機構和IMF、BIS在幾個月內密集對中國債務狀況發出警告,中國政府與其輕易判斷為「錯誤決定」,不如沉下心來仔細聆聽、分析。與1997年的韓國和2008年的美國相比,中國是資本順差國,槓桿是靠內資支撐起來的,又有資本管制,所以擁有抵抗債務危機的一些天然壁壘,不過如果一味諱疾忌醫的話,最終可能受傷的是中國經濟和本國人民。
文翠珊上周的講話,在筆者看來為英國的脫歐談判定下了基調——軟脫歐,在歐洲當年的自由貿易中心佛羅倫斯發表這番言論,自然是富有深意的。梅政府選擇了承諾支付分手費,並提出「維持現狀不變至2021年」建議,明顯地偏離了過去一年半英國的強硬談判立場,試圖「先敬一杯」來改善談判氣氛,得到好處的歐盟自然歡迎,不過後面的談判過程估計仍會艱難,英國尋求既非加拿大模式亦非挪威模式的新合作模式,道路一定崎嶇。英國態度突然變軟和保守黨政府的民意大降、梅在黨內地位不穩有關,在脫歐談判中重拾主導權對保守黨至關重要。工黨在脫歐問題上態度變軟、主張空泛,也傾向於設立更長的過渡期。最重要的是,脫歐談判時間在迅速消失著,2019年3月硬脫歐已經成為英國的催命索,企業投資原地踏步。換言之,英國迫切需要有更長的談判空間,藉此安撫商界的焦慮,承諾200億分手費就是梅政府尋求歐洲合作的投名狀。不過英國仍必須與歐盟在未來幾個月內,就脫歐程式的過度性框架達成一致,才能避免商界的恐慌。脫歐談判有轉機,不過依然任重道遠,時間壓力漸顯。
本周市場焦點:1)特朗普內閣可能發布稅改框架;2)火箭男不知又玩出甚麼花樣;3)資金對聯儲12月加息的新解讀。德國IFO料有改善,日本銀行會議估計沒有新意。
本文原載於財訊雜誌,有修改,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