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9-02-11

央行多轉向 國債少買家

  西線無戰事,東線在放假,全球風險資產市場在平靜的環境中失去了方向,金融價格有波動,無趨勢。上周的最大消息,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不會在3月1日之前有貿易峰會,讓股市有所顛簸,不過總體而言,在一輪強勁的增槓桿、加風險權重之後,資金已經完成了對全球資產的年初重新配置,暫時又沒有新的市場材料出現,於是觀望氣氛漸濃。鮑威爾在公開演講中再次重申對加息進程「充滿耐心」,鼓勵了資金進入債市,美國十年期債券利率降至2.64%。英國議會投票授權政府就脫歐安排與歐盟重啟談判,布魯塞爾的回應強硬、冷淡,英鎊對美元跌回到1.3樓下。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升級,市場擔憂委國經濟崩潰影響原油供應,同時傳言OPEC計劃延長現行的減產計劃,布蘭特原油期貨攀升到每桶61.2美元。受到淡水谷水壩災難衝擊,倫敦鐵礦石價格(62%)飆升到每噸90美元的兩年新高。

 

  繼中國人民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和歐洲央行之後,英格蘭銀行在上周也正式放棄連續加息的計劃,並將英國經濟增長的預測下調到金融危機之後的最低水平。無獨有偶,澳大利亞央行的政策語境變成鴿派,認為增長風險轉為下行,下一個政策動作可能為降息;印度儲備銀行則乾脆直接減息了。在短短的八個月時間裏,全世界各大央行紛紛由貨幣環境正常化過程中中途退出,或開始擴張,或暗示政策鬆綁,或考慮停止加息。促成這場央行歷史上罕見的「鷹變鴿」大轉身的原因有三:第一,貿易摩擦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開始影響企業投資情緒;第二,全球股市在去年暴跌並危害實體經濟健康;第三,英國脫歐、美國黨爭等政治氣候惡化給市場帶來強烈的不確定性。美國的投資、中國的消費、歐洲的出口均轉弱,全球增長失速的可能性上升。筆者認為目前的全球增長被高估了,但是衰退並非必然。各國央行退出的是自動設置的正常化模式,未來孰進孰退仍取決於最新數據,並無定論。央行政策基調的搖擺,估計在2019年頗大,成為一個重大的市場風險。

 

  上周美國國債諮詢委員會(TBAC)在提交給財政部長努欽的一份信件中預測,於未來十年美國需要發行12萬億美元的國債以填補財政赤字。然而,對美債的海外需求在迅速冷卻,其中中國所持有的美債數量正在減少,撇開兩國關係不談,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導致了持有美債數量減少。多數其他國家的主權基金也減少了對美債的持有,退休基金與保險基金購買美債的熱情已經降溫。事實上,以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暴增為標誌的海外購買美債熱潮已經退卻。對此的經濟學處方是美國必須減少消費,大幅削減財政赤字,但是特朗普政府根本無意減少財政赤字,美國的儲蓄率也難有大的增加。如此的話,美國政府的發債成本可能明顯上升,而此或導致進一步的財政狀況惡化,甚至進入惡性循環。筆者因此得出的結論是,在可預見的將來,聯儲無法真正退出QE,不僅經濟周期不配合,本國的財政狀況也不配合,一意孤行只會重演去年下半年的債市-股市雙殺事件。

 

  本周焦點:中美在北京重開高級官員貿易談判,能否取得進一步的進展實為市場關注點。美國的CPI和英國GDP為重要經濟數據。美國需要在星期五之前通過預算案,以避免政府再次停擺。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央行 #貨幣政策 #美債 #減息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