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7-23

食品通貨膨脹

  中國家庭主婦抱怨十多年了,菜籃子的開銷愈來愈大。這次輪到歐美家庭主婦了,醃肉、雞蛋、果汁、麵包、咖啡的價錢暴漲。根據金融時報,疫情以來標準西式早餐成本上漲了三成。

 

  疫情導致人流、物流斷裂。農忙時候很多農場主請不到散工了;港口停運了,海上運力短缺,運輸成本暴漲。從農產品期貨價格看,食品通脹恐怕還要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不過聯儲為首的各大央行卻表現得非常淡定,堅信目前所見的物價上漲是暫時性的,隨著疫情緩解、基數效應消失,通貨膨脹壓力可以恢復正常。

 

  的確,目前所見的食品價格上升中,有一部分是因為生產暫時中斷、供應鏈錯位所造成的,一旦生產和運輸回歸正常,部分供應短缺可能消失,價格可能回調。

 

(資料圖片)

 

  不過,食品物價上漲這些年一直在上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指數顯示,在過去十年全世界的食品價格平均上漲了40%。這種上漲幅度觸目驚心,大部分也無法歸咎於疫情。

 

  近十年食品價格上漲,起源於發展中國家收入增加,或因生產線轉移、或因礦產出口上升,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水平有提高,人民對蛋白質的需求大幅上升。每一單位牛肉需要九個單位的穀物,每一單位雞肉需要四個單位的穀物。這種對肉類需求的激增,在中國表現得極其明顯,對大豆、玉米市場的衝擊可謂戲劇性的。

 

  需求上漲帶來供應的增加。糧食單位面積的產量,幾乎未見上升,外延式生產擴張在巴西、澳大利亞進行著,巴西的亞馬遜流域遭受史無前例的開採、破壞。今年巴西的自然災害,就明顯與生態環境遭受摧殘有著直接的關聯。需求、供應、生態之間的三角平衡在一步步被破壞。

 

  經濟大師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貨膨脹永遠是貨幣現象。食品漲價,和流通貨幣大增有著密切的關係。2008年至今,美國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暴升了十倍,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漲得更多。世界上流通貨幣的增長遠遠超過資產的增長,其中食品供應的增長速度很慢,但又是必需消費品。食品作為資產種類,正在被愈來愈多流動性所驅動。不僅游資炒作,政府也炒作,泰國、越南、俄羅斯等政府均曾限製過本國糧食出口,以期達到操縱供應和價格的目的。

 

  筆者認為,最新一輪食品價格上漲,雖然受到疫情因素的干擾,其核心本質還是央行濫發貨幣的產物。雖然生產和運輸的瓶頸有一天會被打破,但是食品的零售價格易漲難跌,因為超發的流動性覆水難收。

 

  面對日漸上揚的物價,央行們有兩個奇怪的理論。第一個是,通貨膨脹是過渡性的,過了低基數期,過了疫情過渡期,一切都會正常。基數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過去,供應瓶頸也早晚會消失,但是央行們的資產負債表會不會回到危機前的水平呢?只要釋放出的過度流動性不被放回牢籠中,熱錢推高資產價格的局面就無法真正結束。

 

  第二個是,貨幣政策的制定要看核心通貨膨脹,核心通脹不大升,政策不必調整。的確,食品和能源供應是外生變量,並非貨幣政策可以影響到的。在正常情況下貨幣政策制定者應該著眼於自己可以調控得到物價。但是這種說法有一個巨大的盲點。過去貨幣供應量大致穩定,新增流動性不大,而如今進入了信用濫發的時代。貨幣超發的時代怎麼可能出現價格回歸正常呢?

 

  更重要的是,食品價格暴漲,勢必帶起工資水平。工資上漲乃是萬般物價上漲之母,對於這個價格傳導機制,不需要有多少經濟學知識的人也可以憑藉常識想像得到。擁有大量經濟學人才的央行,與其說看不到問題,不如說不願意看到而已。

 

  英格蘭銀行於1694年成立;美國聯邦儲備局於1913年成立。初始時央行多為私人性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先後成為國家的貨幣當局,獨立運作於政府行政部門,專注於穩定幣值和物價。央行的獨立性曾是戰後貨幣政策的金科玉律,不應濫發貨幣也是70年代之後的主流經濟學觀點,但是近十餘年,各國央行距離政策獨立漸行漸遠。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始於格林斯潘,他的蝸牛式加息在美國房地市場吹出巨大的泡沫,成為有毒衍生產品的溫床,不過說他是判斷失誤起碼還有人相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世界金融體系面臨坍塌的危機,時任聯儲主席伯南克當機立斷,通過暴力購買各類資產,穩住了市場價格和信心,挽金融狂瀾於不倒。作為危機處置,伯南克的QE政策是可圈可點的,但是之後遲遲不肯退出QE,則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大敗筆。QE常態化了,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常態化了,通貨膨脹開始加速上升。

 

  未久,新冠疫情催生出另一次市場坍塌,現任聯儲主席鮑威爾再拾QE故伎,並得到其他大央行的一致響應。經濟穩住了,資產價格騰飛了,通貨膨脹也反彈了。歷史並不重複,卻十分押韻。2008年危機後的經濟復甦十分緩慢,通貨膨脹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資產價格上升,尤其是美國的股市和中國的樓市。這次經濟復甦來得快,就業市場一面還有大量失業另一面企業卻招不到人,工資上升比較突出。

 

  比起美國,中國的豬肉價格大幅下跌,而豬肉在CPI指數中的權重很高。不過菜籃子愈來愈貴也是有目共睹的。世界範圍內,食品通貨膨脹其實連著工資,並向經濟各個角落蔓延。筆者相信,食品價格非核心通脹是錯誤的表述,它是工資上漲的源頭,成本攀升的動力,社會對立的淵藪。

 

  本文原載於財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QE #通脹 #CPI #食品物價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