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4/05/2019

為甚麼華為有超強忍痛力?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美國政府說服不了歐洲的主要國家禁止使用華為的5G技術,特朗普在碰了一鼻子灰以後,上周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條件下,竟以緊急情況為藉口,簽署行政命令封殺華為,美國商業部的工業與安全局隨即把華為列入其實體名單之列,除非得到許可,美國公司與華為不得有任何交易,這意味著華為以後會買不到美國製造的芯片及其他零部件,其他國家供應商若用了美國的技術或產品去生產華為所需的零部件,一樣不可賣給華為。

 

 

  美國已不再偽裝,她的意圖很清楚,便是不能容忍中國的科技能超越她。美國有位官員告訴路透社,華為很倚賴美國的供應商,把她加入實體名單後,華為便難以或基本上不可能銷售部分產品。既然美國坦白了,再批評她的不光彩已是對牛彈琴,浪費時間,更有用的做法是客觀評估封殺華為的影響及訂定政策。最急切的問題是華為的忍痛力會否不足,頂不住美方壓力,關門大吉?

 

一早已研發「備胎」

 

  我深信這場仗美國贏不了,華為有3個有利因素,死不了。

 

  第一,特朗普的行政命令雖然即時生效,不留任何緩衝期,但自去年中興事件後,華為已起了強烈的戒心,大量購買零部件,足可供未來6至12個月生產所需,這便為她對美國的突襲留下了應付的空間。

 

  第二,任正非真乃奇才,據華為總裁之一何庭波對華為員工的公開信,華為一早便已假設美國有朝一日會全面封殺她,所以在「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去研發「備胎」,這些「備胎」今日全部轉正。美國政府及不少外國分析員顯然沒有意識到華為如此有遠見,準備得這麼充分,難怪任正非在電視中可以興奮地說華為的收入上升幅度只會稍為減慢。

 

  第三,中國的軍事科技工業極為獨立,系統完全與國外不同。中國在不少領域上有追得上美國的技術,但國際貿易的邏輯是只要外國造的比你便宜,買外國的便更好,因此華為縱然有技術,也會入口零部件。軍事工業卻不同,它不用理會自己生產是否太貴,總是會堅持自己生產,不假手於人。因此之故,軍事工業部門藏有不少可轉為民用的技術,在美國封鎖時也頂得住。從前美國不容許英特爾把可用在超級電腦的芯片賣給中國,卻促使中國自己研發出完全自立的超級電腦芯片,便是一例。

 

  華為的幾位CEO是否只是在出口術派定心丸?以華為領導層公開的自信講話及必定有大量員工參加過研發「備胎」的情況看來,他們所說必有所據,但我們仍需檢視美國這一禁令具體可帶來的後果。華為可能要面對好幾個問題。

 

  華為業務多,智能手機已迅速躍升為收入的重要來源。據CNBC所引述的數據,73%的華為智能手機用了自己公司設計的芯片,10%用台積電設計的,17%用美國高通的芯片,倚靠美國程度不高。

 

美國聲譽勢受打擊

 

  但是還有幾個問題。第一,華為早已買下了美國各公司相關技術的使用權,在設計自己芯片時就算用了這些技術,也不違反美國法律,但美方產品若更新,華為便不能用新版本,只能靠自己研發,在舊版本之上更新,此點華為應有能力做得到。

 

  第二,華為自己設計了麒麟系列的芯片,並用在手機上,但這些芯片交由台積電代為製造,美國必會向台積電施壓,中國自己的中芯國際卻尚需幾年才能追上台積電,造出7納米的芯片製程。所以,在高檔的手機市場上,華為這幾年尚有風險;在中低檔市場中,就算台積電不替華為生產,中芯國際(00981)則已有能力為華為分憂。

 

  第三,有評論人擔心美國可以禁止別人用美元與華為交易,從而把她摧毀。以特朗普之愚蠢,這的確有可能,但如此政策卻會加快中國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交易貨幣,不利美元霸權。

 

  這場科技戰本來便是中美貿易戰的延續,貿易的性質是使到國與國之間互相依存,生產也更有效率,打擊貿易不可能不使到雙方都受損,損失多少,要看哪一方更有準備。華為既有準備,忍痛力超強,不會被打倒,這對美國政府來說是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噩夢,用了洪荒之力也連一間公司都打不過,對美國的自信及國際聲譽打擊何其巨大。有特朗普這對手,中國真是幸運。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14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Toz發表於 2019-5-29 10:17 AM
  • #15
  • 華為業務多,智能手機已迅速躍升為收入的重要來源。據CNBC所引述的數據,73%的華為智能手機用了自己公司設計的芯片,10%用台積電設計的,17%用美國高通的芯片,倚靠美國程度不高。

    "10%用台積電設計的"中台積電應該是聯發科。台積電是晶圓生產商,應該無法踩過界。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5-28 05:44 PM
  • #14
  • 前不久有一个视频在网上传播,特朗普势言美绝不能失去在5G领域的竞争,不能容许其他国家在这个领域超过美国。他根本就还没明白,美国早就已经连参与竞赛的企业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失不失去竞争的问题,美国是根本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通信设备业已经高度集中到中国公司手里,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居然胆敢以自己仅存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优势来发起一场决战性的行动。这明摆着是一种把自己最后一点老本全押上进行的赌命行为。今天的很多人难以想像美国芯片业的巨头会遭遇破产消失的结局,就如同10年、20年前谁也无法想像通信业的领军者朗讯和摩托罗拉会破产一样。但对早已经适应了美国巨头陨落的人,当听到高通、博通甚至INTEL这样的芯片巨头破产倒闭时,不要感到有任何意外。区别只是,朗讯和摩托只是因为竞争不过而倒下,但高通、INTEL、博通等公司是被特朗普硬生生捆绑起来,送到华为早已设下的伏击圈一个个成为待宰羔羊的。



    通信业的设备商是芯片商的甲方,芯片商是要靠设备商生存的。当设备商完全不具备芯片技术选择能力时,可以店大欺客。但如果设备商拥有了芯片技术之后,客户本来就为大,此时芯片一方还想用店大欺客那一套行事,无异于自己砸自己的门店。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5-28 05:43 PM
  • #13
  • 目前世界上核心通信企业只剩下4家,如果让中兴破产,事实上会让相应市场份额大部分并入华为。美国能做出选择的空间已经非常狭窄了。最后中兴事件以一定屈辱的方式结束,给了特朗普和美国政府相应决策者一个极为错误的观念,以为华为也同样不堪一击。但今天看来,中兴之战不过是承担了一个诱敌深入的前哨战功能而已。



    20年前,美国还是世界通信业的领导者,朗讯和摩托罗拉等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通信设备和手机提供商。但是短短十多年间,随着中兴华为的崛起,美国通信业已经全军尽没,所有通信设备厂商完全退出了竞争。只有新兴的苹果手机还在凭借乔布斯的神力独撑门面。不仅是美国,曾经在通信设备领域兴旺过的英国(马可尼)、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卡特)、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全都退出了竞争的行业。很多讨论去年中兴今年华为事件的人根本就想像不到,今天还有资格在这个领域“混”的国家只剩下三个:中国(华为、中兴)、瑞典(爱立信)、芬兰(诺基亚)。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5-28 05:42 PM
  • #12
  • 请读者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曾经全歼美国通信产业主力军团,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市占率,有18万博士、硕士、本科精英,富可敌国、销售额千亿美元的华为,你真以为会与伊拉克一样吗?

    华为无论是系统设备还是手机都属于产业链上的最终产品,芯片属于其产业链上更上游的伙伴。一般情况下,华为不应该过多介入上游产业链,因为这样属于和上游产业链抢生意。华为的上游产业链过于庞大,如果一步一步去进行替代上游产业链的过程,与伙伴之间会产生严重的冲突,这个过程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如果从一般商业逻辑上来讲,华为很难在正常经营环境中一步一步进行全面的芯片替代,从经济上说也不划算。

    可是,中美之间存在着一个难以回避的“修昔底德陷阱”问题。这一问题未来并不一定会导致军事的战争,却大概率会带来一系列激烈的经济贸易、科技等冲突。任正非正是提前看准了这一点,早就着手准备将这个本来对企业经营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激烈动荡,变成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5-28 05:41 PM
  • #11
  • 华为今天毫不掩饰它在15年前就开始着手这一计划,并且宣称就是几十年不用备胎,也要坚持做下去。如果真的当备胎接近完善的时候,无论从商业的内在逻辑,还是华为以及海思的雄心来说,谁会相信其甘心让备胎永远放在保密柜里而不用,却永远花费巨额资金去保持备胎与领先技术的可竞争性?如果真是放在保密柜里,原因只有一个:不是作为备胎却不用,而是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还没到起备胎作用的程度。芯片如果不进行长期的大量实际应用和磨练是不可能成熟的。我曾与华为海思芯片合作过,是近距离见证了华为海思芯片如何从数字电视领域的机顶盒起步,再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突然杀入手机领域的。为此,华为自己也采用海思芯片做机顶盒业务,并且长期在美国和印度市场承受了该业务的不赚钱。但不赚钱也好过只开发不应用,至少可以弥补开发人员的成本和费用。当其芯片有能力起到备胎作用的时候,就是任正非硬要想把它锁到保密柜里,它也会自己忍不住跳出来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潛龍發表於 2019-5-24 08:17 PM
  • #10
  • 重點是要造出外國人接受的應用版本。中國人自己造,人家沒有你的原始碼,會不相信你,你也不了解人家的需要,所以跟外國合作是一個方法。另一個方法是公開原始碼,跟安卓同樣的策略,但我不清楚應用軟件適不適合這樣做。另一個策略是你的手機特別平,歐美的窮人多的是,差價可以抵消不用主流應用的損失。不過,中國的應用應該開始以國際市場為目標,改變現在只著眼中國市場。

  • 引用 #8 GreatChinese 發表於 2019-5-24 04:18 PM

    替代方案:google BAIDU, google map BAIDU Map, youtube 抖音,whatsapp wechat, facebook 微博, instag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5-24 04:21 PM
  • #9
  • 這可能是百度跟隨華為走出中國面向全世界的一个契機。

  • 引用 #8 GreatChinese 發表於 2019-5-24 04:18 PM

    替代方案:google BAIDU, google map BAIDU Map, youtube 抖音,whatsapp wechat, facebook 微博, instag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5-24 04:18 PM
  • #8
  • 替代方案:google BAIDU, google map BAIDU Map, youtube 抖音,whatsapp wechat, facebook 微博, instagam 和twitter 都一样可以替代!
    其实在中国国內,所有和google相关的應用早已被禁!内地人全部不用。
    今次google 應华府要求抵制华为,對google 本身有害無益!

  • 引用 #5 潛龍 發表於 2019-5-24 03:33 PM

    (一) 美國對華為的封殺在芯片和作業系統層面相信可以解決,但是應用層面才是大問題。美國公司的應用,如G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潛龍發表於 2019-5-24 03:37 PM
  • #7
  • 外交部記者會中,有記者指英國和歐盟經調查後未發現華為產品存在「後門」,美國思科設備卻是自二○一三年起,被揭有十宗「後門」事件,陸慷指美方為獲取競爭優勢,無像樣證據下對他國企業造謠抹黑;歐洲的調查結論證明華為清白,暴露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他國企業。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潛龍發表於 2019-5-24 03:34 PM
  • #6
  • (二)
    中國應該趁此機會跟歐洲合作發展可以取代美國的應用軟件,因為現在全世界都看到美國對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的壟斷已經威脅到其他國家的安全。中國現在的應用軟件只適合在中國範圍使用,外國人不接受政府太多監控。我們可以把在外國出售的軟件在出廠時有刪除監控功能的選項,並在數據存放的安排上防止傳回中國,以釋除消費者的顧慮。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潛龍發表於 2019-5-24 03:33 PM
  • #5
  • (一)
    美國對華為的封殺在芯片和作業系統層面相信可以解決,但是應用層面才是大問題。美國公司的應用,如Google,Google Map,Youtube, WhatsApp 和 Facebook等,在世界上廣泛被使用,有相當壟斷地位。如果禁止在華為手機使用,會有很多人因為用不了這些應用而不買華為手機。中國外交部的聲明中支持華為在法律上爭取合法權益,可能Google的禁制已經抵觸歐洲的壟斷法。不過打官司需要時日,在情況未明朗之前,消費者會卻步。另外,在沒有壟斷法的國家和地方,華為和其消費者可能就得不到保障。禁令一出第二天,美國便提出寬限90天,這可能是早定的計劃,從未打算真的禁止,目的只是做成不確定性,嚇怕消費者。
    任正非的一大遠見在於沒有把為華上市,避免了資本世界的金融陷阱,不會像中興一樣跌過龍,最壞的情況只會暫時收縮業務,賬面上減值。我相信在中國的新增支持足以抵消在其他地方失去的市場。中國人口佔全世界的1/5,關起門也是一個大世界。等完成有競爭力的應用軟件生態,再闖世界。在此之前,不妨考慮用成本價在國際市場上搶占市場。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昨日的我發表於 2019-5-24 02:27 PM
  • #4
  • 根據華為2018年年報顯示,銷售收入主要來自中國(51%)、之後是歐洲及中東非洲(28%)、其餘就是亞太及美洲。假設侵侵成功讓中國以外地區成功封殺,只會令華為在內地的收入大增,因為侵侵已經引起民憤。而且,據聞之前GOOGLE率先出手時,已激起歐洲不少用家不滿,並到谷歌那邊大表不滿,據聞谷歌因此才暫停封殺。可見,世界並非一人說了算。

    那兩個SD卡協會話將華為除名,其實華為一早就無用SD卡呢類古董,佢地已用自製的NV卡。或許,華為早已準備被人封殺,才會事事有PLAN B。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靚姐發表於 2019-5-24 12:05 PM
  • #3
  • 我也相信華為打不死。 不是還有中國這個大巿場嗎? 只要青山在, 怕沒柴嗎!

    如不靠老美也捱得過的話, 那就可看到老美自作孽科技業界倒一片(損失了的大市場一去不復返)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